是直线过去的,而是绕了个大圈。

    一百余人猫在山顶上隐藏着行踪,他们这里距离一连还有二百多米,而在他们一百多米外,就是越军构筑的火力点。

    南坡的更远处,还能看到有敌军增援过来。对这种敌人,当然还是大炮好使,越军都在山脚呢,一轰一个准。

    王言找来通讯员报了坐标:“问炮兵能不能够的着。”

    很快,通讯员回复道:“他们正在向前推进阵地,需要五分钟。”

    “三排留在这,架设机枪,等这帮越南猴子上来以后再打,二排前插,到那边的山脊。你们要小心,这边可能有暗堡、坑道,别着了道。我带着一连,去把那个山头打下来,之后你们增援过去,我们汇合一连,再把那边山头的越南后走都给干死。”

    王言一边安排,一边对着各处指指点点。

    这边的战斗很激烈,因为这是小曹村东侧的外围区域,从小曹退出去的越军,都四面八方的退。同时老街那边也早都收到消息,援军过来。可以想见,在往西去的大山中,越军正在紧急构筑各种工事,以拖延我军进攻速度,等待后方援军,保卫老街。

    所以这就导致这边的战斗激烈,围绕着制高火力点的争夺战十分难缠。

    而真正的战场,也不会是几百人围在一起对射。一个连的兵力,足够覆盖一整个山头的四面八方,甚至如果全面铺开,班与班援引,排与排策应,可以横向覆盖几百米的区域进行作战,堪称漫山遍野。

    随着王言的命令,全连百多号人立刻散开,王言也端着枪,躬身小心行走,一排的战士们都分散在他的周围,拉的很长,分的很开。

    突的,王言举起了手,关注着他动作的战士们立马停下脚步,趴在草里,掩藏行。就在对面的不远处,就有两个抽烟的越军,不过他们的阵地偏向北侧,视野受限,所以并没有发现王言等人。

    这边当然不止一个暗堡,王言默默的扫视着每一片区域,而后指着手下的战斗小组,一组安排一个。他们默默的匍匐接近,尽量无声息的解决战斗。

    过程很顺利,王言眼看着手下的三个人配合,距离差不多了,三人起身就是冲刺。两人拔地而起就是一个大飞脚,将暗堡内的战士给踹飞,同时也跟着进去。另一个人咔的抖枪,挂好刺刀,进去就是一顿捅,叫个干脆利落。

    肯定有动静,但是炮弹满天飞,枪声不停,这边小小的打斗之声,根本传不出去。

    要说现在的战士们战斗力下降,那是一定的。肯定比不上五六十年代那时候的战士,毕竟都是真枪实弹打出来的。但要说训练的不好,那肯定不是。战斗力的所以下降,不是战士们懈怠了。

    一套战术也要看谁去执行,王言手下的战士们,除了班长、排长、指导员外,多是一两三年的新兵。但就是这样,在王言的带领下,那也是相当生猛。王言很相信,没有他打前锋,战士们一开始的伤亡确实会大一些,但是等到适应了战场,以往的训练融会贯通,一样是相当强大。就好像其他的连队,他们就是如此。

    主要还是没有开发新战术,没有去适应步坦协同、步炮协同,以及相适应的通信指挥,后勤补给等等,这是一整套的军队体系建设。或者说,已经在建设、适应,但不够好。打这一仗,首长们也未必没有检验军队的意思。

    但到几十年后的情况又不一样了,都说什么军队几十年没打仗,没有战斗力云云。但那时候已经是超视距战斗,普通的火箭炮的射程都几百公里,各种导弹更是动辄几千上万公里,还能发射到地外,而后再降落到地上进行打击,这时候的陆军步兵作用就不如现在这般,主要负责的还是打扫战场,收拾残局。

    这也是为什么,新世纪以来的军改,陆军在进行混成建设,就是不断提高陆军的运动、打击能力,突出的是快和猛。这还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