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事我都想尽量地推动。”

    顿了一下,他接着说:“国内现在有很多论调,说是制造业要产业升级。只有产业升级,才是解决制造业底层生产压力的方式,这似乎由上到下形成了一种共识。我不这么认为。”

    雷俊扯了扯嘴角,“这话题可大了。”

    周不器道:“国内始终都没逃离计划的思维,而制定计划的人都是在闭门造车,根本不了解市场。产业当然要升级,但这一定不是计划主导,而是市场主导。是在市场的扩张中通过温水煮青蛙的方式慢慢地完成升级,而不是靠着产业升级来寻找市场的机会。由市场来主导产业,是既有市场,又能升级;由产业升级去寻找市场,搞不好就是既无法升级,也失去了市场。由非市场的思路去做市场,最后很可能会遭到市场和非市场的双重打击。”

    雷俊稍作沉默,试探着说:“这似乎不是我们能控制的。”

    周不器道:“但这可以成为企业全球化发展的重要战略判断,你不是想让我帮你把小米做到海外市场去吗?没考虑过?”

    雷俊摇摇头。

    毕竟现在这个阶段地缘政治的味道还不是那么浓。

    不仅是他,任何一个企业家都很难有所察觉。

    周不器笑着说:“总归是我这几年做海外市场的一些经验,中国制造现在这么优秀,现在国内已经成为了全球的制造业中心,这是多大的产业优势?只可惜,国内似乎很少有人能够把这份资源给应用好,算来算去,也就只有美的、格力、海尔、华为、中兴、联想等寥寥几家。在我看来,这其中做得最好的是美的。”

    雷俊这就明白周不器的意思了。

    跟那几家巨头相比,美的是最缺乏技术含量的,可美的的商品却是在海外售量最多、产品覆盖面最大的公司。

    格力是卖空调的,华为是卖路由器的,海尔是卖冰箱的,联想是卖电脑的……这几家大公司都有着很明确的产品定位和品牌。

    只有美的不一样,产品线很丰富,做的都是一些小家电、小玩意,靠着物美价廉的优势很快就在海外打开了市场。

    不玩技术优势,玩市场优势。

    周不器道:“跟欧美的大公司竞争,靠产业升级的技术去竞争,那是死胡同,国内几十年来也就跑出来了华为、海尔、格力、中兴、联想这么区区五家,只有这五家能够跟外国的制造业巨头正面抗衡。对国内大多数的制造业公司来说,他们怎么办?缺少技术的优势,就没法跟他们竞争了?”

    雷俊好笑道:“大家都认为,你是技术的先行者,怎么感觉不像呢?”

    周不器道:“我本来就是,你看紫微星对研发的投入。可这也要有所区分,你拿紫微星、阿里、华为、中兴的标准去要求美的,这不是把美的往绝路上逼?”

    “嗯。”

    雷俊点了点头。

    周不器道:“古语都说了,要因材施教。产业升级当然是对的,但你总不可能拿着一套课本去教所有学生。优秀的学生,可以多教一些课外知识,愚钝的同学就只能教一些简单的常识。按照同一个模式的流水线标准去培养,培养不出顶级的科学家,也养育不出世界级的企业。技术这玩意需要沉淀,小米刚入行做手机,想把手机行业的技术吃透,没个十几二十年都不可能做到,更不用说覆盖到更多的制造业领域了。从市场出发,就是最好的战略决策,依靠外部的代工厂实力。先别想什么产业升级了,先去国外把市场拿下来再说吧!没有市场的驱动,产业升级就是空中楼阁。八九十年代的时候,联想只是中科院旗下的一个八竿子不靠的小公司,一大堆央企和国企巨头都在做电脑,还能拿到国家最直接的采购订单。现在怎样?那些响应号召受到了媒体万千追捧做技术研发的央企国企巨头早都没影了,反而当年因为不做技术争议不断地联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