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有机会摸到“神”的边,若是成功,那毒岛冴子这两天的饿就不算白挨。

    至于为什么非要放到“玉龙旗”大赛中而不是在平常时候进行,甚至没有告知毒岛冴子真实用意,这也是有缘由的。

    无论是提高“神”的活跃度,还是降低身体能力以达到削弱五感的目的,都只能使人更容易感知到“神”,在感知“神”的过程中并不起决定性的作用,真正能让人感知到“神”,并勾连上“神”的,还是坚定的意志,而人在为了某个目标奋斗的时候,意志往往是最坚定的。

    现在,眼中心里只想着如何战胜对手的毒岛冴子精神前所未有的集中,强烈的求胜欲望将她的意志打磨得非常坚定,在这个时候,那股玄之又玄的感应升起,这就是她触碰到了“神”的表现。

    而感知到“神”的存在,这正是“出神”的基础,也是剑士由剑豪向大剑豪跃升最先要迈出的一步,否则,无论内力练得多深厚,剑法练得多精湛,也只是在剑豪的境界原地打转而已,根本不算进步。

    任何事情,最艰难的永远是第一步和最后一步,毒岛冴子在北山杏衣的精心设计下,终于攻克的两大难点中的一个,出奇顺利地完成了古代很多武术前辈需要冒着生死危险才能侥幸完成的步骤。

    在古代,人与人之间交流通讯还没有现在这么便利的时候,关于“神”的说法已经流传,但因为缺乏沟通交流,也没有人以系统科学的方式总结前人的武学经验然后向广大武术界中人推广,各家之间敝帚自珍,都只顾着埋头苦练,感悟到了什么要诀也不会说与其他人知道,他们自然也不会得到其他人提点,练到死都只能在“神”的大门前来回徘徊,一辈子都摸不到那扇门边。

    这个巨大的瓶颈不知道毁灭了多少练武之人的青春和热情。

    在近代之前,大量积累深厚的练武之人被困在“炉火纯青”的境界,只有少之又少的天命之人能在机缘巧合下误打误撞地闯过那扇门,自此窥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也由此进入武学的更高深境界,“出神入化”的境界。

    可因为他们也只是在各种意外之下历经生死侥幸感悟到了“神”,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理论方面有所欠缺,勉强留下些自己的感悟,诸如“生死之间有大恐怖”之类的,反而容易误导后人,贻害无穷,索性不留为好。

    练武是为了活的更好,可不是为了花式作死!

    谁都不是主角,很多“出神”高手确实是在生死关头感知到了“神”的存在,然后武功一日千里,但他们多是遭遇意外,可没谁是主动寻死。

    这世上遭遇过生死危机的“炉火纯青”之境高手多了去了,其中未必会有百分之一的人在最后关头侥幸感知到“神”的存在,其他百分之九十九的人中起码有一半是挂了,剩下一半的人大难不死,收获的也只是死里逃生的庆幸而不是武功大进。

    在生死关头突破自我的人终究只是个例。

    也就到了近代,越来越多的练武之人接受了西方科学体系的冲击,开始以辩证的思想看待问题,而且中原在受到西方列强的压迫后,中原练武之人以爱国精神为核心开始抱团,武术界各门派之间的隔阂短暂消除。

    为了摘掉“东亚病夫”这一招牌,那个时候无数热爱武术的武林人士纷纷聚在一起,交流武学心得,印证武学理念,想要“学武强国”,以武术振奋民族精神,激起国人的反抗精神。

    这般众志成城之下,使中原武术界的高手们渐渐摸索出了较之以往更安全有效的感知“神”的方法,使得突破到“出神入化”境界的高手迎来了一个井喷式的大爆发。

    而随着对各种近代火器的了解,武术家们也渐渐找到了和它们对抗的方法,在面对那些火器的时候不再一位硬刚,以武术家的机动能力,只要不是傻愣着当靶子,那些近代火器实际上是很难威胁到修炼有成的武术家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