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只要跟对人了,哪怕自己的本事差一点,最后取得的功绩和成就,也不是旁人能比得了的。

    “狗屎,你不过是运气好。”

    李定国瞪大了眼睛,瞧着李长庚,这老混蛋的脸皮现在是越来越厚了。

    “可你得承认这是事实,就比如说,现在大明的财力,也就是皇上说的经济运转方式,你看得懂吗?反正我是不知道怎么回事,还请教了不少地账房先生,也没有弄明白,可不耽误我照猫画虎,弄得有声有色。”

    眼看着炉子上的酒已经煮好了,李长庚给自己满满的到了一杯,得意的说道。

    一口温热的酒下肚,昨夜还未曾醒利索的残余酒力,也跟着被冲淡了许多。

    随即立刻给自己再次满上,然而这一次却被眼疾手快的李定国抓了一把雪,扔在了杯中。

    雪水融化后的酒水,肯定就淡了不少。

    “吃独食要不得,要懂得分享,才能得到更

    (本章未完,请翻页)

    多。”

    李定国就见不得李长庚的得意,事实却是如他所说,可到底心里不爽啊。

    他一天到晚,忙着填充皇上给出的大致纲要,还要下发文件,统计各个地方的税收和支出,他容易吗。

    “好好好,给你斟满,一壶酒呢,不多你一杯。”

    有酒当然机会有菜,菜是皇上弄出来的试验田之中,种植的花生。

    花生在大明并不稀奇,崇祯只是想要改良一下品种,让花生的产量更高,为以后的榨油厂做准备。

    毕竟花生的产业链,还是很长的。

    要是成了,又可以解决不少人的就业问题。

    当然现在崇祯最苦恼的就是,人口不够,哪怕是从别的地方吸引了大量的人口,可要只掌控全国之后,还得从新分配人口布局。

    “其实皇上下发的许多政令,我也已经看不懂了,只能从史书中找出只言片语,你可能还不知道,那些东西大多都集中在那个朝代。”

    外面疯传他李定国有多了不起,几乎神门都懂,而且很多政务出现的漏洞,也能够很快的补上。

    可真实的情况却是,自己不过是一个传达人员,一个查漏补缺的二道贩子。

    要真有这种本事,以前科举怎么也能够考得上,何必走歪门邪道,从榆林一路的跑到西安府毛遂自荐呢。

    当然也是他的运气好,当年差一点跟着张献忠造反了。

    “原来你我都是烂兄烂弟。”

    李长庚在西安府的时候,因为奴隶事件,和崇祯不欢而散,想了许久得没有想明白,大明已经断绝得了奴隶制度,为何又有走从前的路子。

    “谁和你烂兄烂弟?我现在可是每一天都有学习的,而且已经能够渐渐地看得懂皇上下达的一些政令了。”

    李定国有理由得意,他在紧跟着皇上不断地成长,可李长庚似乎因为某些原因将要掉队了,只要时间的长度拉长。

    到后来说不得还能指点指点李长庚呢。

    想到得意处,李定国就嘿嘿嘿的笑出了声。

    “我觉得你对我不怀好意。”

    李长庚眼睛一眯,瞬间察觉出李定国的内心想法。

    “你不用觉得,我就是对你不怀好意,只要你学的东西跟不上我,嘿嘿,就被怪我把你在我身上用过的手段还回去。”

    “说吧,你学习的方法,有什么窍门没有,给我指点一二。”

    “多看史书,然后仔细的揣摩,你会发现历史真的很有意思。”

    从崇祯的花园之中,回去的那些大臣们。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