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最怕比较,此时刚好阿敏落入了下风。

    “大贝勒,皇上让您进去。”

    一名太监悄悄的走了出来说道。

    “前面带路。”

    代善点头道。

    盛京的皇宫是按照京师的紫禁城设计的,可由于缺少材料,根本就比不上紫禁城的宏伟壮观。

    只能用逼窄来形容,而且由于工匠不足,实际上是很粗燥的。

    可在来辽东,在建奴的手中,这就是最好的建筑。

    三月份此地还很寒冷,却没有寒冬腊月的刺骨寒风。

    少了天时,面对大明的军队,就更是少了一层防护和天然的加持。

    今年用兵是不用想了。

    代善边走,心中边想着心思,现在最怕的就是,等到皮岛的袁崇焕,接到了大明兵临盛京的消息,还会不会和他们做生意。

    “皇上,大贝勒到了。”

    太监小声的提醒了一句,就悄悄的退下。

    (本章未完,请翻页)

    坐在椅子上沉思的皇太极,瞬间惊醒,看了过去。

    “大哥来了,快座。”

    皇太极看似随意的了过去,指着对面的一张椅子道。

    两张椅子的中央,摆着一张桌子,桌子上全部都是一些卷宗,代善扫了一眼,就啊见到最上面的一张写着阿敏的名字。

    代善不知道是皇太极故意这么做,还是为了试探他的良苦用心。

    等到代善坐下,皇太极才道:“大清基业艰难啊,只有坐上这个位置了,才能明白其中的难处。”

    “皇上是在担心什么?”

    代善不想在绕来绕去了,在以前他还觉得大明叛臣的那些做事的方法不错,可现在已经不合时宜了。

    “火药厂炸了,铸造火炮的工匠也都没了,咱们自己到现在也没有培养出什么人才,以后在火器上面,根本就无法和大明对抗。”

    现在的皇太极也已经想通,大明的火枪骑兵深入到关外到底是为什么了。

    可知道了又如何,在当时的那种状况之下,只有紧守盛京才是上策。

    就像当年京师的大明军队,面对他们入关时的作法一样。

    不能说对错,只能说最合适。

    谁也不能够保证,外面是不是还埋伏的有敌人,若是判断错误,盛京没了,大清也就没了。

    几十代人的努力,也就跟着风流云散。

    “那就向大明求和,无论如何都要保住大清的子民。”

    代善迟疑了一下,又重提旧事。

    “现在大明的新皇崇祯,可不一定会接受咱们的求和,而且更加不会接受大清的国号。”

    皇太极看得明白,自从关内失利之后,他想着逆天改命,才成立了大清,改了天命为天聪。

    看来并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

    “除非咱们放弃大清的国号,就是这样大明也不一定会答应。”

    “咱们俯首称臣呢?这个大明总会给一些特许吧?”

    代善忽然问道。

    他觉得在辽东这片广阔的地方,大明就算是派了官员也没有办法有力的控制住,就算是做了一个大明的臣子。

    也一定少不了他们这些人来治理这个地方。

    “大明律你又不是没有看过,你认为崇祯真的会放过咱们?他连他的那些叔叔藩王们都不会手下留情,更何况是咱们。”

    皇太极现在不看《三国演义》了,那毕竟直至一本话本,在见到了《三国志》之后,许多的故事和兵法,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