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kushuxs.net
    六月初。

    细雨纷飞,之前也下过几场雨,却没有这一次来的更久。

    京城的街道上,人群稀少,只有茶馆和酒馆依旧热闹。

    皇宫之中就更加冷清了。

    崇祯今日本是要陪着皇后和自己的几位妃子,可做了皇帝,许多时候也是身不由己。

    这天他接到了许多奏章,有衮州孙传庭的。

    衮州的清理工作已经完毕,军队也已经分散开了驻扎地方,更是通过登州的码头和天津卫取得了联系。

    进而拿到了一些天津造船厂的支持,正在全力的改造登州造船厂。

    熟练工人是有现成的,做多就是一些技术性的问题,和一些特殊的材料需要解决。

    李定国也发回来了他的奏章。

    给个县城的官吏缺失,只能维持着最基本的运作,洋洋洒洒几百字,汇总取来也只有两个,就是“要人”。

    维持地方安定,本来是巡捕司的工作,可现在有孙传庭的军队帮着巡查,暂时也可以省一些人手出来。

    最后提及的就是关于查抄之后所得财富问题,也都做了去向说明。

    “取之于当地,用之于当地。”

    反正是要向朝廷要拨款的,这一块可以暂时使用,就是划拨款项的要全部列出来,免得混乱之后不好查账。

    还有就是一直待在雍州的卢象升。

    随着衮州的清理,西安府的交易也就更加频繁了,大多数都是古董字画,粮食几乎很难见到。

    税收的增长很快,可在物资上面,特别是粮食这一块,似乎已经没有人会拿出来交易了。

    这也预示着还没有清理过的地方,在用另一种沉默的方式抵制。

    接下来,就是来自辽东的奏疏了。

    大凌河堡李过对于“千古兴亡”这个话题,进行了全军的讨论,最后还形成了一种会议记录,并且备份之后发了过来。

    “用百姓的眼光,来看待这个问题吗?”

    崇祯以前不是没有想过,可这种深刻的问题,也只适合读书很多的人去探讨,现在大明的百姓,别说读书了,就连见识都不足。

    就算是想要说出一些特别的东西,也不贵是在重复别人的话而已。

    这一点,在李过的会议记录上已经多次体现出来了。

    “不是不可以,而是时候未到,最好等个两三代人,都识字,并且读书了,还有了给的见解之后,或许有点用处。”

    崇祯喃喃自语道。

    他认为自己还年轻,可以用心去等,只要一直持续下去,总能够等到。

    当然他没有想要全军推行这种讨论的想法,在这些士兵们见识和学问不够的时候,说出来的话局限性也是很大的。

    仔细的看罢,若有所思的放下李过发来的会议记录,然后拿起最后一份奏疏看了起来。

    这一份奏疏是满桂的,也是崇祯接到他的第一封奏疏。

    在原本的历史上,满桂在昨年就应该战死在了沙场之上,一生为了大明,却落了个兵败身死,被自己人坑了的下场。

    只是崇祯不知道这一点历史。

    也就在来到这个时代之后,专门查了一下满桂的过往,才发现人家原来是一个汉人,而不是他印象中的蒙古人。

    好在没有直接问出来。

    要不然丢人就大了。

    随意的看了一下,写得大多都是一些触碰自己如何圣明的话。

    “王承恩,问一下满桂到没到京师?”

    **

    (本章未完,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