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取,任何努力都是白费的时候,再次想要建立秩序,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实际上,李长庚是知道商税高低的。

    在冀州和雍州两地的商税,是别的地方了三倍还要多,可神奇的就是,商人们就喜欢把自己的财富往京师和西安府去搬。

    他们宁愿交出更多的税收,也要保证自己好不容易拿到的财富的安全。

    显而易见的事情,却一直在被李长庚所忽略,那种刻在骨子里的重农抑商想法,真的不是一时半会能够改变的了的。

    “所以建设工厂不盈利,是商人们自己的问题,毕竟经商有风险啊,想要吃到肉,就必须付出代价,哪有只要去做,就能够日进斗金的。”

    崇祯继续说着自己对于那些建厂亏本的商人们的问题。

    而李长庚却在腹诽着:皇上说的好听,也没见你做生意亏本,全部都是大赚。

    不过他也知道,皇上建立的工厂,从来都是最讲规矩的,也是许多人削尖脑袋都想进的,工资高,福利好,已经成为了同行业的标杆了。

    也有人算过一笔账。

    那样的工厂,每一件出场的商品,利润实际上都不是很高,然而赚的却是最多的。

    薄利多销所有商人都明白这个道理。

    那是要压低成本才行,可皇家工厂里出来的商品,却是没有一件残次品。

    这种标杆让许多商人都很难受。

    习惯了官商勾结,也习惯了以次充好,忽然间这么做,不少人都不会做生意了。

    不过那些手工小作坊是真的赚钱,每一件商品的价格都很高,可惜的就是出货量太小了一些。

    全凭手艺吃饭,没有任何取巧的地方。

    崇祯一直试图培养出来一批玩经济的人才,可惜的是,时间实在太短了一些,一时半会还真的不行。

    两人一边说,一边向道院走去。

    **

    道院得四周都隐秘的隐藏着不少的护卫。

    看起来风平浪静,只要有任何事情发生,都会迅速的出来一支军队,这是王冲在四郎村事件发生之后,亲自从新部署的护卫工作。

    在崇祯走过来的时候,就提前有人前去联系安全问题了。

    很快就有道院负责接待的人前来。

    “皇上圣安,臣许昌前来报到。”

    接待的人是王冲收下的一名精明能干的军官。

    有过一次大意,王冲不希望再次出现上次的事件,虽然没有造成多大的损失,可考虑到皇上经常回去道院查访。

    那么安全工作就必须到位。

    “嗯,朕听说刘汉受到了很大的惊吓,现在好点了没有?”

    李过从盛京附近带回来的所有工匠,已经全部安排了合适的工作,其中技术最好的一批人,也进入了道院之中。

    而刘汉在火炮方面技术,就是孙元化都略有不如。

    “回皇上,已经好多了。”

    “前面领路,带我去看看。”

    “这边请。”

    一处宽敞的院子里。

    刘汉在经过了生死的考验之后,就再也没有出过道院的大门。

    虽然身边一直都有护卫跟着,可拔一次还是把他吓得够呛,本就是一个特别怕死的人,能够有勇气跟着李过他们一口气跑到大明。

    (本章未完,请翻页)

    那可能就是他一生当中,唯一一次胆子最大的高光时刻。

    “钢材的质量没有问题,炮口的大小我觉得刚刚合适,要是加大火药多寡的话,像现在这么薄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