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八大晋商的交易,他们也是积攒了一点家当的。

    “民间倒是无所谓,粮食的短缺,早就没有多少人家生火做饭了,就是那些贝勒们恐怕不会同意。”

    习惯了大明的铁锅,带来的美食滋味,谁还愿意回到曾经茹毛饮血的时代。

    都说生活越过越好,现在却是越过越回去了,是几个意思?

    “不同意?不同意也可以,他们只要交出来足够的铁器,用于打造火器,也可以让他们留着铁锅,要不然就去辽河的边上,打下大明的营地,也行啊。”

    皇太极此时也顾不得那么多了。

    在没有铁锅的年代,他们也不是一样的过来了吗?

    怎么享受了几年有铁锅的生活,就活不下去了,这是什么样的道理?

    看了代善一眼,皇太极下着狠心道:“就从朕开始,往后我所有的一切,都换成陶瓷或者石头的。”

    代善心中一突,这是要搞出来一个大的?

    大清还经得起这样

    (本章未完,请翻页)

    的折腾吗?

    随后又想到了一个更加不容忽视的难题。

    “那些僧人怎么办?他们使用的金银和铁器,也不再少数?现如今的寺庙林立,时间一久,大清可都是只知道僧人的名号,而不知道大清还有皇帝了。”

    一个接着一个的问题,都是当前亟待解决的。

    代善哪怕是见到了皇太极脸色不好看,可该说的还是要说。

    “奸民欲避差徭,多相率为僧,现在出家的人,已经快要比干活的人多了,长此以往,恐怕今年的冬季,难了。”

    皇太极烦躁的在御书房来回的走动着。

    僧人现在也是一个大问题。

    他是知道大明的僧人,现在是怎么生活的,全部都被崇祯送去了工程队干活,不干活就没有发吃。

    他在代善没有提出这个问题之前,就有想过,要不按照大明的办法来办散了。

    可思前想后,还是没有下定决心执行。

    两者之间手中的权利都不一样,那能够勉强此地的僧人,放弃手中的权利。

    “以前修建的寺庙,可以留着,往后不可以在建,还有就是所有的僧人数量要控制,不能再多了。”

    皇太极没有办法一下子全部推倒。

    只能慢慢的来。

    “还有让该部贝勒大臣,务必再详确稽察,先经察过可以留下的有多少?后违法新造者有多少?其违法新造者,务治其罪。”

    这也算是给各个贝勒们了一个特殊的权利,相信有的是人,有办法让这些寺庙多吐出来一些好处。

    要是能够因此补贴在朝政上面,那就再好不过了。

    代善静静的听着,没有上朝堂商议过,也只是一个大概的说法。

    只有硕讬还不知道,他的父亲和皇上两人到底说的什么。

    打仗和治理国家,那都是两回事。

    皇太极的烦恼,崇祯不知道。

    崇祯的快活,也是皇太极不曾体会的,湖广的赈灾,在他全力推动下,已经渐渐的接近了尾声。

    让更多的百姓们活下来,崇祯是做到了。

    剩下的就是建设,有张国维在,一切问题都不是问题。

    就是扬州将军的人选,他还没有确定,这一次虽然不是打仗,可陆鸿轩处理事务的能力也只是中规中矩。

    跟随者一起去的孙承宗也承担了一些地方治政的任务。

    总体来说,不是很出彩,却也没有多少错漏。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