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功底。”

    转过头去的刘体仁没有说话,一直作着记录的军法官则是给出了一个很另类的建议。

    “戏院喜欢的应该是李将军那边的战斗。”

    也只有李过那边,才是真正的战斗。

    “对了,不知道李将军这一次有没有开始攻打沈阳,据说在沈阳城内,皇太极还给自己建了一所紫禁城呢,要是被一把火烧成了灰,可就可惜了。”

    赵景麟是真的觉得可惜。

    好不容易建成的,往后要是夏天天热了的话,皇上还可以把沈阳当做避暑山庄来使用。

    “皇太极就算是跑了,也而绝对不会一把火把身上给烧了,人家还想着实力强大了,最后夺回来的。”

    只是隔了一条浑河,两边的消息并不堵塞。

    **

    公元前300年,燕国将领秦开率军驱逐东胡,在此地筑候城  (候,是斥候的候,为瞭望  之意)。顾名思义,“候城”即为瞭望之城  ,隶燕辽东郡襄平县。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分天下为三十六郡,沈阳

    (本章未完,请翻页)

    隶属辽东郡望平县。

    两汉时期,已有史书称之为“候城”  ,隶属汉辽东郡望平县,为辽东郡中部都尉的治所,说明“候城”在西汉时期已经规模颇大。

    三国时期,辽宁地区公孙度设置有平州,州下设有辽东郡、昌黎郡、玄菟郡、辽西郡、乐浪郡、带方郡等,郡下置县,沈阳属于玄菟郡治所。

    高句丽时期,属于辽东城。

    唐代时期,属于安东都护府“沈州”。

    五代时期,耶律阿保机大规模移汉人到此,修筑土城,生产随之发展,属沈州。

    金朝时期,完颜阿骨打攻占沈州,沿用“沈州”之名。

    元朝元贞三年(1296年),元代重建土城,改沈州为沈阳路,归辽阳行省管辖。  从此,“沈阳”这一名称正式出现于史料上,距今已有七百余年的历史。

    明洪武十九年(1386年),改称“沈阳路”为“沈阳中卫”。

    天命六年(1621年),清军攻占沈阳。

    天命十年(1625年),清太祖努尔哈赤把都城从辽阳迁到沈阳中卫,并在沈阳内着手修建皇宫。

    崇祯二年,也就是天聪元年,皇太极就以为入关之后,见到了京师的繁华,开始着手扩建沈阳城。

    并且同时改名为盛京。

    还认为此是天眷他们后金,没过多久,还因此改了国号,名叫大清。

    此是,李过正用望远镜,看着被俘虏之后的那些建奴们口中的“盛京八景”之一的两个城门--天佑门(俗称小南门)、地载门(俗称小北门)。

    城门上方,一片愁云惨淡。

    也不知是真的守城的人没了精神,还是因为天气原因,两边竖着的代表如今大清的旗子,旗面耷拉着,缠绕在了旗杆上。

    “皇太极还是不甘心,想要在这里和大明好好的打一场。”

    在城墙的凸出处,还有这大明当年留下的强弩。

    站了一排的建奴士兵们,拿着的也多是弓箭,李过看得很仔细,每一名面对大明军阵方向的建奴脸上都是挂着不可描述的恐慌。

    所谓的勇气和疯狂,早就在连续不断的败仗之中,用完了。

    杀人的时候,这些人是饿狼。

    可现在等着被杀的时候,却发现不过是一群狗。

    欺软怕硬才是他们的本性。

    “留下来的是阿敏,此人一败再败,现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