块行军粮。

    “丫丫,还不快谢谢哥哥。”

    母亲佝偻着的身体,似乎在这一刻,也能够站直了,因为她有儿子了,看样子自己的儿子还有出息了。

    连吃的食物都是他们见过去不敢奢望的。

    这种行军粮,南京城里面也有,都是大户人家小孩子手中的零嘴。

    以前只是眼馋的看着,等到小孩子吃完走了之后,悄悄的站在小孩子站过的地方,贪婪的嗅一嗅气味。

    仿佛那就是人间最美味。

    “谢谢哥哥。”

    一个干瘦的小女孩,从母亲的身后,扯着母亲的衣角,光着脚丫子走了出来。

    做哥哥的身手抚摸着妹妹的头顶咧嘴一笑道:“只要有哥哥在,往后丫丫就不用再饿肚子了。”

    这样的一幅场景,在很多的角落里上演着。

    温馨的有很多,可哭的撕心裂肺的也不少。

    也有人回来之后,已经找不到自己的家了,更有人找的了自己的家,却早就人去楼空,找不到人了。

    来回差不多一年的分别。

    似乎就已经成了生离

    (本章未完,请翻页)

    死别。

    孙传庭和李定国他们一群人走在脏乱差的街道上,

    远远的看着这一幕幕早就看过了不知道多少的画面。

    在西安府的时候如此,在蓟州的时候也是如此,等到来到了应天府,也一样如此,似乎这人间的离别和团聚。

    都让他看了一个遍。

    “传令下去,只要是南京城内的士兵,都有一天的探亲假,记得吩咐后勤,把行军粮多分发一点。”

    孙传庭心里一阵心酸。

    在冀州被建奴们欺负也便罢了,可在大明的腹地,自己人欺负起自己人也一样是毫不手软。

    或者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手段的多样性,只有想不出来的,就没有做不到的。

    若是以前在大明做官的时候,特别是做总兵的时候,孙传庭可不敢把军粮这么分发出去,一个是粮食不够吃。

    另一个就是有邀买人心的嫌疑。

    被御史参上一本,那可是有够瞧的。

    运气好,能够解释的通的话,只是舍弃了一点银子而已。

    可要是运气不好,那就是要株连九族的。

    文人的一张嘴,能够积毁销金,也能够逼死一个人不偿命。

    只有此时,在崇祯的手下,孙传庭才会这么做,也才敢这么做。

    若是有人拿赭石来大做文章,估计官也就做到头了,忽悠人,忽悠到了皇上的头上,就是死了也不带冤枉的。

    明确的军部分工。

    可以让任何一名将军没法一家独大。

    那会出现拥兵自重的事情。

    “惨不忍睹啊,看来得让那些新来的官吏,立刻进入到治政中去,还要繁复的宣扬朝廷的政令才行。”

    一河之隔,一直都是通过锦衣卫的消息,来了解南京城中的一切。

    而这些都没有亲眼看到的更加震撼人心。

    或许是已经习惯了凤阳府的井井有条,百姓们安居乐业,脸上的幸福微笑。

    此刻看着整个南京城死气沉沉的气氛。

    心中就满不是滋味。

    或许有人是真的为了做官而做官的,李定国其实一开始也是这么想的,可随着自己开始做实事。

    那种为民请命的满足感,已经不逊色于做官时的畅快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