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在他看来,研究生意上的东西,可要比做官更加的困难许多。

    王冲还不是很理解余进儒的想法。

    不过这一次他亲自送余进儒回去,想必断狱给判刑的时候,会“公正”一点,不会真的让余进儒老死在工程队中。

    “去了工程队,好好的锻炼一下身体,只有身体好了,活得久了,才能够多跟着皇上一段时间。”

    最后的叮嘱,也而不过是给余进儒的希望,多加了一份力量而已。

    “我省的。”

    余进儒怔怔的说道。

    于此同时。

    驻扎的营地,也在快速的收拢。

    他们要再次出发了。

    此刻,李长庚和高弘图他们,也再次意识到,朝廷的政令再好,若是地方上的人歪曲一点,到底会酝酿出多大的祸端出来。

    这还只是一个小小的镇子。

    整个大明到底有多少这样的小镇,谁也无法记得清楚。

    其中又有多少,差不多和榆树镇一样的镇子,镇子当中的百姓们,是不是一样的活在了旁人编织出来的谎言之中。

    “皇上不断的推广教育是对的,而且必须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下大力气推广,下半年就算了,明年上半年的教育预算,给你多拨付三成。”

    李长庚实在无法想象,一群愚昧的人,到底是如何被人忽悠瘸了的。

    若是都读书识字了的话。

    是不是这样的事情,就能够减少发生的机会。

    最后想到,这次事件肯定会迅速的传回京师,然后被张鹤鸣的接班人王与胤好好的润润笔,写出一份销量可观的报纸出来。

    “教书从大明的开国之初,太祖就已经优待了读书人,可到现在,你可曾发现,培养出了多少人才?”

    细数历朝历代,人才不少,可总是在最初了的时候,能够做点实事,后来也就“泯然众矣”了。

    倒不是这些人不聪明了。

    而是奔着“难得糊涂”,在一边挖着大明的墙角,一边仿佛旁观者一样,看着大明日渐衰落。

    他们也曾有心救国。

    可奈何整个国家,已经不是他们读书时知道的那个国家了。

    朝堂和私塾,总是两个不同的环境。

    进了朝堂这个大染缸,就是本身五颜六色,都会被染得更加徇烂夺目,更不要说读书的时候,只懂得人间大义的人。

    只怕刚一进去,绝对会懵逼。

    紧接着就是怀疑自己书本上学到的东西,再后来被孤立。

    等到尝到了第一口蜜糖之后,谁还会在意蜜蜂是有多么的辛苦,只怕割蜂蜜的时候,生怕留的多了,自己吃的少了。

    “教出一批读书人不难,难得是如何改变所有人的观念,而皇上现在把工匠和武将的地位提升,就是想要办成这一件事。”

    高弘图已经做教谕很多年了,看到的和听到的。

    还有许多学生们心中的迷茫,都尽着最大的努力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

    也就直到现在,遇到了余进儒之后,心中的某些想法才渐渐地成行。

    不是百姓们不聪明,也不是儒生们读书给读傻了。

    而是他们的认知,已经把自己局限在了一个很小的地方,螺蛳壳中做道场,也不是不可以,可到底地方狭窄,能有多大的出息。

    正如读书就是为了做官一样。

    整个朝廷的官职就那么多,谁都想要去捞一把,过一过官瘾。

    那么后来者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