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利色彩,变有限为无限,既能干顶天立地的大事,也能做微不足道的小事,在任何环境下,都能体现出与众不同的个人魅力和价值。这样的人,真君子也。”

    台上的人,一口气解释完了这句话的意思,在稍微歇息了一下的时候。

    底下听讲的人,都是忍不住的大声喝彩一声“好”字。

    兴奋的模样,就像是听到了天籁之音,指引着他们看到前面的光明。

    崇祯也是点头,这样的解释是对的,也是所有的解释当中,流传最广,也最容易让人理解的意思。

    “说的是《论语》。”

    崇祯喃喃自语道。

    “解释的还算不错。”

    身旁的高弘图也抬头看着台上,点头赞赏的说道。

    “那是当然,上面解说《论语》的可是薛国观,当年被南京御史袁耀然弹劾,罢职归里,也就在半年前,来到了这里,开始讲述

    (本章未完,请翻页)

    四书五经。”

    旁边一名中年儒生,满怀激动的说道。

    似乎生怕身旁的几人,不知道薛国观是谁,还一本正经的小声解释了一遍。

    薛国观,字家相,号宾廷,陕西西安府韩城县(今陕西省韩城市)人。万历四十七年(公元1619年)进士,授莱州府推官。天启四年(公元1624年),擢户部给事中,数有建白。  崇祯即位后,薛国观奉命巡视北疆,严查将吏克扣兵饷事。后因先前曾附魏忠贤,被南京御史袁耀然弹劾,罢职归里。

    “在朝廷里任过官?我怎么不知道此人?”

    崇祯一愣,按理说,朝廷之上的大臣门,就算是他不熟,记不住名字,可看着应该不会面生才对啊。

    “此人做官的时候,已经是很早之前的事情了,算起来,这人已经六十多岁了。”

    李长庚悄声的说道。

    在西安府的时候,他可是听过此人的大名的,而且有几次想要登门拜访,都因为身份的问题,被人拒之门外。

    那时他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官。

    怎么可能攀得上这样的大腿。

    “哦。”

    崇祯随即恍然,原来不是在自己登基之后发生的事情,那就无所谓了。

    只听得台上人继续说道:“本来君子不器,是希望皇上能够胸怀天下,重用儒士,只有这样方能天下太平,看看现在,天灾不断,哎······”

    听着此话,意犹未尽。

    仿佛是在叹息,老天爷也看不过眼,皇上不重用儒士,才会让大明多灾多难一样。

    这样的因果关系,只要被有心人给颠倒一下。

    很容易让一些不明真相的人,误入歧途。

    这声叹息之后,果不其然,听讲的一些人,就开始神情激动的说着各种大明的种种弊端。

    “皇上居然给六十岁以后的人发钱,这种事本来是可以让老人的子女来尽孝道的,可现在呢?都是为了钱,世风日下啊。”

    其中一人不满的说道。

    他家中的老人,可都是被他放弃了所有的时间,照顾的好好的,虽然家里穷,可只要有自己一口稀饭,那就一定会有老人的一口稀饭。

    孝道的名声可是传遍了整个乡里。

    虽然最后,家中的老人,是因为不想拖累自己,然后绝食而亡,可这种孝道不说感天动地了,感动一下乡里,应该没问题吧?

    可后来,就是因为他饿死了自己的老母亲,想要去做官,都没有办法通过。

    连自己的生母,都能够饿死的人,谁敢用他?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