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气莫名。

    他离开西安府还有一个目的,就是想要躲开以前的同僚,要知道,皇上到了西安府之后,可是征辟了不少的人才的。

    几次有人登门拜访,都被他以种种理由推脱。

    原因不过是有人传了一句话,说:皇上看着不似人君。

    那时的朝廷之中,大臣们传出来的消息,还是很有分量的,可最后的结果就是,看着不似人君的人。

    却是把大明给挽救了起来。

    也让几乎所有的老百姓,都有了一口饭吃,只是相对的,那些官吏和士绅们就很惨了。

    只要手上有命案的。

    全部审过之后,连家中的三族之内的人,都会被送往工程队。

    抄家啊。

    大明什么时候,这么对待过儒生和士绅们?

    就算是最早的剥皮填草,也没有牵连三族的做法。

    本来他还想着给皇上上书,说是这么做下去,大明会乱的,到时候所有的读书人都不做官了。

    (本章未完,请翻页)

    整个天下谁来治理?

    然而。

    事态的发展,出乎了他的意料之外。

    皇上没有妥协,儒生和士绅们也没有妥协,不过是皇上把做官的标准,从读书人的身上挪开了而已。

    既然读书人不可用。

    那就不用了。

    最后发现,似乎大明也没有乱,反而正在往越来越好的方向前行。

    这就让他这样读了一辈子四书五经的老人,心里很迷茫了。

    再往后,他听到的消息就更加让他心痛,孔家居然因为犯法,全部被送去了工程队,这还得了。

    在他呼吁了好多次之后。

    只见许多人答应的很大声,说是要去营救,要给皇上上书,要给朝廷写请-愿书。

    可到了最后,也没见谁行动了起来。

    没奈何之下,他就只能一人跑到曲阜,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

    然而,到了当地,了解到的东西,就让他再也提不起京师去给孔胤植辩解了。

    连当地的老百姓,都恨不得孔胤植去死,他还有什么好说的。

    至于,在新建的广场上宣讲儒学,也是因为孔家人的罪行,披露之后,给心中迷茫的那些寻过来儒生们一个坚固的信仰。

    经过了长达差不多一年的时间相处。

    他也算是看明白了,这些迷茫的儒生们,除了会读书,真的啥都不会。

    让去做事,挣钱养家糊口,都没有人愿意去,觉得是太跌身份。

    尽管他也认同是太跌身份,可为了活下去,做点事也是可以的啊。

    想着近一年的经历,薛国观心中就唏嘘不已。

    对于儒学的领悟,也到了一种顿悟的阶段,他的办法就是通过讲学,让更多的儒生们认识到,儒学面临的困境,从而踏踏实实的做点事情。

    可到底是太难了。

    许多人宁愿饿肚子,都不愿意去干活,什么原因他还不清楚?

    总觉得动嘴皮子才是儒生们该做的,出力气,不都是蛮子和苦力吗?

    能和他们的身份相比?

    高弘图动了动嘴皮子,没有说话,今早皇上的一番话,可是真的颠覆了他对于《论语》的看法。

    他还从没有往那一个角度,这么想过《论语》还能够这么解读的。

    “四书五经,是先贤留下来的精华,要是被人歪曲了,很可能会出大事的。”

    薛国观一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