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有点费腰。

    人参,燕窝,不多吃一点,根本就撑不住最新的体验效果。

    崇祯坐在案桌前,在胡思乱想。

    李长庚不知道是上行下效,还是怎么的,也在胡思乱想,只是两人想的东西,都大不相同。

    只能说,李长庚人老心不老。

    崇祯思绪乱飞。

    好一会才收敛心神,现在想的再多,都为时过早,还是想一点现实的问题最好。

    “大明的人才储备,还是不够,孩子的教育,最少要九年以后,才会有所改善,还有就是工匠这一块,暂时已经把大明能够搜刮的大匠,全部弄到了道院,往后的传承,也是需要时间来沉淀的。”

    崇祯右手敲着桌面,喃喃自语道。

    一桩桩一件件的麻烦事,其实在科技起来之后,都会成为过去式。

    “接下来就是桥梁和水利工程了,房子的建造,如今的技术已经可以满足当下的需求······”

    心里还在想着,还有

    (本章未完,请翻页)

    哪一个地方,没有想到。

    “对了,大明的医学院,现在已经拨付给了太医署,不知道这些人现在培养的人才,多不多,能不能够满足大明现在发展的需求。”

    之前的百姓们,手中没钱,就是生病了,也是凭借着自己的身体,硬生生的扛过去。

    若是最后好了,那就是一家人皆大欢喜。

    若是真的抗不过去,也不过是一具棺木,随时下葬。

    完全就是听天由命。

    崇祯弄出过一段时间的免费官办医馆,可最后也是不了了之。

    想着往后的教育水准提升上来之后,继续免费官办医馆的话,是不是就要没有人想着占便宜似得,给官办医馆更大的看病压力?

    都是有恒产者有恒心。

    也有人说,仓禀实而知礼节,这么做应该没有问题吧?

    崇祯一时不确定了起来。

    他实在是被这些人给搞怕了,生怕一项好的政令下去,最后都会因为某些原因,给弄出奇葩的结果。

    钱财花了不说,最后还落不下好。

    “还有,大明的农作物改良,必须提升上去,不过这一点就要看天意了,急不来,不过可以加大投资,要是能够弄出杂交水稻的话,那么大明从此以后,就再也不会为了粮食不够吃而发愁了。”

    崇祯在想这些问题的时候,站起身来,在书房内来回的走动。

    此时此刻,他是真的觉得,自己上一辈子,没有好好的学习。

    要是多学习一点的话,大明此刻的提升,根本就不是这个样子,最起码徐光启的被燃机,肯定是早就做出来了。

    用不到现在,还在纠结着,怎么去缩小体积,怎么去提升更大的动力。

    “高宇顺,去找妇幼院的人,要一份大明今年婴孩的出生数据。”

    崇祯忽然脚步一顿,转头吩咐道。

    刚刚出去传达了命令,回来的高宇顺,还没有站稳脚跟,再次领命出去了。

    他不管皇上要什么,只管自己弄不弄得到。

    崇祯的想法很是跳跃,前一刻还在想着大明的粮食问题,下一刻就开始关心起,大明的人口增长问题。

    由于妇幼院有着最精巧的产钳,最熟练的稳婆和最干净的孕生条件,尽管所有人都是穿着一身的白大褂。

    不是很吉利,

    可随着名声的传扬,还有百分之一百的那种产子成功率,让大部分人都在下意识的选择妇幼院。

    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