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里就不会慌。

    在加上朝廷的一套办法下来,这种灾害,就仿佛是毛毛雨一样,听起来可怕,实际上也很可怕。

    可到底是有了办法去应对,再也不会因此而死人了。

    至于三月的大饥荒,那就更加的不会存在。

    大明经过了一年的休养生息。

    那还会饿着人,就是那些被分配在工程队中的奴隶们,吃的也比一年前的大明百姓们吃得好。

    不缺粮的大明,真的是很厉害。

    官道的修建,四通八达,就连修建的桥梁,也是多不胜数,因此而引发的商业繁荣,让大明终于下定决心商议免除农税的提案。

    一处茶馆当中。

    人们不再讨论英雄好汉,也不再喜欢听说书人说一下的演义故事,而是都在兴致勃勃的说着一件事。

    台上的说书人,现在也不是在说书。

    而是在桌子上摆着厚厚的一对报刊,读者上面关于农税免除的消息。

    “几千年了,没想到我还能够见到,有免除农税的一天。”

    说话的是名老人,只有这样的人,才会发出这种深沉的感叹。

    他们是经历过,交不上税,被人冲进家中,拿走最后的一点之前家当的时代,而在那个时代,可没有人会顾忌,谁的家里揭不开锅了。

    会饿死人这样的事情。

    “是啊,士农工商,也就在这一朝,看到了农人的地位,嘿嘿,以前还看到商人们赚的多,可现在只有商税了之后,我这心里真的是很舒服。”

    另一名壮汉,嘿嘿傻笑。

    眼红商人利润的人可是不少,只是在大明律的制度之下,还没有人敢触犯律法。

    人家商人赚钱,也是人家的本事,不服气你也可以行商。

    然而一样米养百样人,总有一些眼红还仇富的人,见不得别人的好。

    此时听到,整个大明缴税的群体,现在只剩下了商人,和官吏们,心中的舒爽,简直没有办法用言语来形容。

    “你呀,就是见不得别人的好,不过朝廷能够通过这一个提议,真的很不简单,要是前朝的时候,那些大臣们可不见得,会同意这件事。”

    另有有点见识的人,说着自己的猜测。

    “这位大哥说的不错,我记得祖辈们之前,还听说有一位大臣,名字忘了,就是因为收缴矿税和商税,最后死的那个惨呦,啧啧啧······”

    “哎···只要是为了咱们老百姓们着想的官员,最后不但死得惨,名声也不见得好听,只有那些丈量田亩,在庄稼地上下功夫的大臣们,才活得很滋润,还美名远扬。”

    “······”

    在一群人说话的时候,可没有人注意到,在角落里,一名老人在一个身有残疾的壮汉陪伴下,悄悄地走出了茶馆。

    外面,天气晴朗。

    可寒意依然逼人,不知不觉又到了一年的年尾。

    “袁老,咱们该回去了。”

    自从袁可立,昏倒了一次之后,就再也不想着在兵法上,有什么进展,只希望能够陪着袁可立,走到晚年。

    袁可立看

    (本章未完,请翻页)

    了看,外面街道上,撒欢着跑的孩子们,一身的新的小棉袄,让这些小孩子们,一点都感受不到冬季的寒冷。

    这在以往是很难想象的到的。

    也只有富贵人家的孩子,才有机会在冬天不受冻。

    “这些孩子是幸福了。”

    袁可立看了良久,点了点头,脸上开满了笑意的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