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的英荷战争可是了不得,几乎每次海战双方都要投入两三万名左右的水兵,七八千门大炮,交战更是频繁。

    最早的作战是在普利茅斯海,荷兰水军将领德·鲁伊特和英国的水军将领乔治·艾斯丘打成了平手,不过对于荷兰人来说,平手就是胜利,现在乔治·艾斯丘已经由于领导力和组织能力不善而被国内指责,失去了指挥官的职位。」

    崇祯听着高桂英,一点点的把这次战役,说给崇祯来听。

    作为最熟悉崇祯的人之一,高桂英是知道,崇祯并没有多少领兵打仗的能力。

    大明之所以能够中兴,不过是崇祯的内政能力实在是太强了。

    让大明的军队,完全不需要顾及消耗。

    可以说是在用强大的国力,来灭掉了周围的强敌。

    战斗这种事情,只要打的多了,损失的少了,自然就会涌现出一群懂得打仗的人。

    当然,崇祯的识人之名,可是被整个大明所有人都认可的。

    在崇祯提拔起来的人,没有一个人是滥竽充数的,这就很恐怖了。

    就是再完善的科举,都打不到这样的结果。

    崇祯只是点着头,其中两军作战的门道,他看不出来有啥诀窍,不过这一战两个国家打了平手。

    那么荷兰人的自信心就会高涨。

    往后英国人就要难熬了。

    「你觉得,这一次打海战,荷兰人和英国人,谁会赢得胜利?」

    外国的历史,崇祯记得并不多。

    本就是个学渣,对于历史上的这一次大海战,有没有出现过,他自己心里都没谱。

    更不要说去从有限的消息中,判断出那一个国家会在海战上面去的上风。

    不过,根据他记忆中,英国是笑到了最后。

    荷兰人很显然最后落败了。

    「暂时看不出来,荷兰被称之为‘海上马车夫",而英国现在也是后起之秀,占据着最有利的地理位置,这一场大战恐怕要持续很久才会结束。」

    高桂英摇了摇头。

    单凭这点消息,可没法判断的清楚,她的大顺也才刚刚建立起来不久,可没有办法掺和到其中。

    「咱们隔岸观火就成,不管谁输谁赢,都会和周围的一些有实力的国家,建立起攻守同盟,利益就在这里面。」

    攻守同盟?

    崇祯脸上不动声色,心中却是吃惊不小。

    自己的女人,什么时候成长到了这种地步,连国家和国家之间的博弈,都弄的比他还清楚。

    难道说,出了远门,才会更加的锻炼人?

    「隔岸观火好啊,在春秋战国的时候,可也是有合纵连横的大家,这就很考验各个地方的大使馆人的本事了。」

    崇祯在大明重新分化了鸿胪寺这样的一个部门。

    要做的事情,也不在是等在大明,接待一些前来朝贡的人,而是要求走出去,在许多的国家,建立大使馆,不但可以搜查一些隐秘的消息。

    也可以通过游说的方式,让这些有大使馆的国家,做出对大明有力的做法。

    在大顺。

    崇祯觉得,高桂英不可能不做这样的事情。

    「恩,我大顺也是设立了一个外交部,虽然不是鸿胪寺,不过只能是差不多一样的。」

    高桂英说的这个外交部。

    是她在来到澳洲之后,学着周边的许多国家,建立起来的部门。

    在这里建立国家,并不是一直都照抄大明,才算是进步。

    崇祯又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