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kushuxs.net
    文会的声势之大,让每一个科考的学子都心情激荡,这样的扬名机会,虽说只有极少数人能够真正得到利益和好处,但所有的文士、书生、学子,都一次为荣,都觉得读书人就该如此。

    读书人的志向在哪里?具体又该如何实现这些理想?这两天,杨继业在住处也在思考这个问题。

    巫素贞这两天陪着杨继业,巫小陆被巫豹带走,说是不让他在杨继业身边,免得影响杨继业复习功课。闹巫小陆做了保证、巫豹也不让他留下,巫小陆边说四姐为什么可以留在这边?巫豹根本就不解释,强行带走了巫小陆。

    在文朝,除了科考之路可进入朝堂,就再也没有其他途径。要不就得走将军征战之路,但走军伍之路,发展到最高峰,也得听文官指手画脚,这可不是杨继业想要的结果。

    保证杨家和自身的安全,保证自己的朋友、家人的安全,让文朝的生活平稳一些,物质丰富一些,是杨继业目前的最大愿望。

    要做到这一切,那么在文朝这里,科考是不可绕过的必经之路。既然如此,那就将科考做到更好吧。这是杨继业明白文朝的规则之后,强行说服自己的选择。

    正如后世那句名言:既然不能反抗,那就好好享受吧。

    这次秋试是杨继业第一次参加科考,心里也没底,但有时文朝杨继业最为关键的一次科考。杨继业这几个月来,确实在准备,他自认为准备是比较充分的。

    眼见科考到来,杨继业却更多在想:科考的意义在哪里?自己科考考取后,会不会立即去京城参加殿试?显然,目前京城的格局和右丞相府的实际情况,殿试就没必要去了。

    如此的情况下,不拿到解元,对右丞相府、对杨家而言反而更有利。自己在科考中不突出,左丞相府对自己的关注相对会小,还有那个七十多岁的、坐在龙椅上的老头,也不会得知自己的情况而将右丞相府再次打压。

    对于五年前右丞相府被贬斥的事情,杨继业至今都还不知真正的内因。虽然他分析过,可因为所知太少,也不敢就这个事情与老爸讨论。

    这次科考之后,如果考取了举人功名,回家有必要问一问老爸,当初的具体情况是什么。龙椅上的那位,到底是何用心?

    是担心太子府动手将他赶下来,还是另有用意,又或是真正昏聩?

    朱子善在左丞相府五年,具体做了哪些事,对文朝有多少功绩,杨继业也是一无所知的。即使他对朱成章、对朱家其他人印象都很差,但也不能定论朱子善就很差,定论朱子善在位子上就没给文朝带来帮助。

    当真冷静下来思考,杨继业便觉得自己对面前的一切都是那么模糊,看不清楚。关键是,能够接触到和掌握的信息太少,自然难以分辨真假、无法判断好坏。

    这让杨继业对于荣盛镖局的发展,就更急切一些。军中有探子系列,而皇家也该有这种体系,目前,自己对情报信息体系的发展,却没有一个可以用得上的人来做。

    削劲和杨忠他们自然信得过,但这方面的能力和培养训练人手,显然是难以做到的。杨继业自己,也没有接触过这方面,后世有间谍一说,有军统、有锦衣卫等说法,哪些东西对杨继业而言更多的是概念,没有系统可用的操作。

    见杨继业一直在沉思,巫素贞也是小心翼翼地,到八日下午,见他还是如此,才说,“少爷,你要多休息哦。还有,明天科考要准备的东西,你得查一遍,看有没有少了东西……我、我不太懂……”

    “好的。”杨继业伸手将巫素贞拉到自己身边,也明白,科考需要什么准备,对荣盛体系的人而言,确实都不知。连杨继业自己,也是在离家之前,听老妈一样样念叨中记下来的。

    科考三场,九天七夜。进考试号子后,就在一个半封闭的窄窄小范围里,做饭、睡觉、吃东西、答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