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kushuxs.net
    在文朝,只要搬出孔圣人出来,谁也不敢否认。孔子的学生中,有不同的角色和身份。有大商人、手工艺者、有农民等等,这是有记载的,杨继业这样一问,逻辑自然出来。周远山哪敢说出孔圣的不对?而杨继业这时候,学孔圣也就可立足了。

    孙晓君和秦浩然等人听杨继业这样说,道理上是没问题,问题是汉朝以来,读书都是士农粮阶层的事情,科考者的身份也必须是这两层次的后代。工与商,特别是从商的人,是不准参与科考的。

    当然,士这一级层的人也不得参与商业活动,不得插手经商等。自然是限制以权谋私,也让各个级层更分明。

    不管社会上的人如何认定,事实如何,但杨继业这样说出来,都不会有谁敢直接否定。因为孔圣的至高无上,文士集团与皇权抗争的主要力量来源,那就是孔圣等圣人所言、所行。

    杨继业也明白,自己可当面堵住周远山和周芳等人的嘴,但背后对知书堂的争议势必会非常激烈。但只要自己在秋试上考取了举人,垣武城这边就会少很多阻力,也会让更多的人关注知书堂。

    至于周远山等人对知书堂的攻击,杨继业完全不在意,周家势衰已经是必然的。周新良、周学朝等周家核心不敢在外走动,也不敢对知书堂如何,会让垣武城更多的人看到知书堂隐含的东西。

    带着秦浩然等人在知书堂里走,介绍了即将对知书堂做哪些建设,如何招生、如何授课,也请秦浩然等人帮忙介绍一些愿意过来的夫子。

    聊过这些,孙晓君随后话题一转,说,“杨咏石,秋试发榜可能没几天了,也不知我们华新社有多少人考取,我猜,榜首解元当是杨咏石了。”

    “孙兄,这个话千万别说。我的情况,我是有自知啊。学问上还有很多遗漏,对圣人文章也有很多理解不到之处。”杨继业苦笑着说,知道这次的秋试,自己如果能够被录取,就是非常好的状况,不可能是榜首,继而引起朝堂对右丞相府的记忆。

    “晓君,秋闱的事情,确实不要多说。”秦浩然也微笑着,因为对这考试结果,先说出来后,万一没考上,那就是一笑谈。这样的可能性偏偏对任何人都是有可能的。

    不过,秋试发榜的时间确实差不多了。杨继业将垣武城这边要推进的事情,基本上布局差不多,没有了周家和恒源商贸的阻遏后,对荣盛系列的发展就开始进入正轨。随着知书堂对外传扬,虽然在垣武城有较大的话题性,可这样的争议中,只要府学这边不出来干预知书堂,那就具有合法性。

    争议越大,在垣武城的知名度就越大。

    垣武城这边稍微安定,杨继业有心要返回柳河县城一趟,因为离家之后,也有二十多天。家里那边虽然没多少事情要自己处理,但却有几个人是记挂在心的。

    家里父母肯定也担心自己在外,另外有韩玉芝,还有藏在巫家寨夜校里的那个少年。少年的身份依旧没有说出来,但对方开始说话了,也表明他对自己是信任的。

    秋试放榜具体时间没有通知,按照往年的管理,大约在九月中下旬,偶尔会在十月初。主要是将录取的名单,要往上报批。批下来的时间快,放榜的时间也就提前一些。

    实际上,批阅考卷的时间要不了多久,但录取的举子除了卷面上的分数,也得参看自身的文名才气,就怕某一份试卷批阅出问题,或者统计上有失误,引起学子们的不满。

    对于能不能上榜,杨继业确实不担心,因为他能够参加考试,而答题上也是有把握的。就看名次高低而已。不管怎么样,杨继业都不在意自己的名次,知道即便开始排位高,等放榜的时候,都会将自己的名次调下来。

    二十多天没见那个少年,倒是有些想他,不知这段时间在夜校怎么样,沉闷是必然的。还有就是,韩玉芝这个本来已经退婚的少女,千里之外跑过来,到人们印象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