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kushuxs.net
    “苏杭乱局未定,官府即使有心疏导民众归乡耕种,那也是难做到啊。”唐俊词也明白这一点,而他对苏杭的认识也深刻,知道根由何在。

    杨继业笑了笑,说,“大人,民众不敢归乡,那是倭寇为患。如果民众只是去耕种,倭寇会为此斩杀他们吗?”

    唐俊词一愣,也知道这种情况对倭寇说来,单纯的斩杀民众没什么意义。苏杭耕种,对留在苏杭的倭寇而言,也是一件好事。

    只有土地不荒,才会有收成,倭寇抢掠才有所得。不过,看似有道理的事情,但真正要让民众去做,那也是不可能的。

    “杨咏石,有什么好建议?”唐俊词说。

    “大人,与其一味地施粥,不如改变这种方式。”杨继业说,“但凡去耕种的民众,官府可分发米粮。以后,官府不再施粥,而是视耕种来给米粮多少。至于各家的粥场,官府也可做一些规定,那就是多少岁以下的孩子,多少岁以上的老人,才可以无偿领粥。其他的人,即使不去耕种,也要做一些事务来换取粥饭。大人,不知可推行得下?”

    “杨咏石,你这是一语惊醒梦中人。”唐俊词微笑着,“不过,民众耕种还要有保障才可,不然,谁敢去倭寇横行区域?”

    “大人,能不能与大将军商谈,将平倭军一部分作为军屯之用?倭寇到来则厮杀,倭寇没到则与民众一起耕种。”杨继业笑着说。历史上,明朝的军屯制度,一开始还是很有积极作用的,只不过到后来,体系腐败严重,使得好的方式都变形了。

    如果说文朝这些军兵不能作战,搞耕种应该没问题吧。只要两三个月之中,让苏杭各地耕种起来,苏杭这边到秋后总有收成,就不会使这片地域糜烂。

    这样设想没问题,但真要执行下去,估计难度不小。徐金胜作为平倭军的大将军,目前还没有这么强的执行力。

    “这个事情目前只能是一个设想,接下来我会同大将军协商,看能不能促成这件事。”唐俊词说,“蛮族军那边,能够帮不少忙吧。”

    “应该没问题。”杨继业随口应下,“大人,到苏杭之后,王府军和蛮族军对于苏杭的倭寇也是有所了解,除了真倭之外,还有不少的海盗。这些海盗,他们背后有人操纵吧?不将这些人清理掉,倭寇之乱就不能彻底根除啊。”

    “杨咏石果然不同与人,到苏杭没两个月,便能够看到如此之深,了不得啊。”唐俊词神态有些严峻,“这样的人不仅有,还有不少。只不过,目前官府也没有确凿的证据,更没有力量对他们做什么。”

    “大人,如果大人信得过蛮族军,清除这些人就交给蛮族军去执行。我推测,这些人应该是一地的大家大族,表面上说不定还是慈善之家。私下养着大量的武士,分散在海岛、内陆,真要查抄这些人家,难度不小。”

    “蛮族军确有这样的战力,我拟定一份名单,但在行动之前,还是要核查明白,可不能让人受冤屈。”唐俊词说。

    “大人,今后每一次对战,总会俘获一些海盗,审问之下,也会得到一些有用的信息。普通海盗或许不知自家背后的主子,但核心成员,肯定知道他们背后的当家是谁。两相对应,自然能够查证分明。”

    达成共识,彼此也就不纠结与这样的话题。对于唐俊词这个知府而言,主要的是要地方安宁,对这些勾结倭寇,危害地方的大毒瘤,自然不可容忍,不可宽恕。对于手段什么的,到唐俊词这样的级层,也不会拘束于表面的东西。

    这次唐俊词主动找杨继业,其实也达成不少目标。知道见湖镇之战,杨继业确实参与了,也就明白杨继业与蛮族军之间的关系。其次,对于春耕时节苏杭地区该如何推进工作,也是有了打算;三是对于为祸苏杭那些大户,明面上既然难以做出什么,可蛮族军去对付这些人,自然有手段去除恶。

    几天后,平倭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