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kushuxs.net
    一石激起千层浪。

    太子刘静突然走出太子府,去皇宫,自然引起很多猜疑,也促使很多人要做新的选择与判断。

    文朝刘家大统,接下去会怎么走,落到哪一位手中。对于文朝朝堂大佬们、对于朝堂中低阶层的人而言,都是性命交关的生死大事。

    当然,不是改朝换代,站队就格外重要。选对了边,新皇自然会有所回报,选错了便,机会就错过了。再想得到新皇的信任,不是没有机会而是不可能付出代价就能够得到。

    这样的事情,谁都明白。

    不过,目前还是文昭帝一朝,所有的人对这位老皇上都是心存凛凛。使得大家必须要选边,又不能表现出选边的样子,非同寻常地考较人智慧。

    不过,这些朝堂的人,自然有这方面的能力,才能够升迁到目前的职位,不然,又凭什么你那个省钱而其他人则停步不前?

    京城的风浪自不可能立即平静,这时候,才是风起之际。几乎所有人都装成平凡的样子,各自筹划,都是为了生存和发展。

    转眼五天,依旧在皇宫。两天前,老太监已经收到从苏杭传送过来的战况简报,已经呈给了文昭帝。在苏杭那边搜集到的信息,与军报的信息确实有较多出入,但也有相合的地方。

    文昭帝看过,将信报拍在桌上,说,“这个张涛成事不足啊。”平倭军确实两度歼灭倭寇,第一次是王府军在李家寨外伏击,歼灭倭寇两千余级。被张涛在呈报中,写成五千余;

    第二次是见湖镇歼灭盘踞的倭寇,歼灭三千余级,两次合计五千余,而上报道呈文中,却成为两次都是五千余,扩大一倍的战功。

    虚报战功是常见的事情,这次不算夸大。更具体的,关于苏杭那边的情况,之后会呈报京都。

    这一次拿到来自苏杭的呈报,老太监不先拆开看,已经知道里面的东西不会过于刺激到文昭帝,才放心带入宫中。

    文昭帝见老太监拿着东西,微笑地说,“怎么,京都对太子府的事情,都有什么反应?”

    “皇上,这是从苏杭那边传回来的。请皇上查阅。”老太监自然了解京都这几天各家都在活动、观望、商议、选择等等,但不会太早将情况汇报上来,等各家都有了倾向选择后,再来汇报,更恰当。

    “哦,那我看看。”文昭帝对发生在苏杭的战事,已经失望,哪怕有两次全歼倭寇的胜绩,但徐金胜在其中的表现并不突出,反而是来至荆蛮楚地的王府军战功更大。这样的结果不是文昭帝期待的,与他最初的设想出现较大偏差。

    拆开文书,文昭帝认真地阅读。虽说对苏杭那边的战事失望,苏杭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还得弄明白。这是文昭帝做事的惯例,可不行让大臣们糊弄自己。

    装着不知情,让大臣得到一些利益,让他们之间争来争去,这才会让整个朝堂变得有趣,让各种事务得以运转。至于谁输谁赢,只要不超出自己的筐子,就随他们去折腾。真要有谁敢跳出筐子,那就一巴掌拍狠一些。

    让其他人看到都怕了,朝堂才会继续运转,继续在那个筐子中往前走,日子就这样一年年过下来。

    老太监一直在关注皇上的脸色,在内宫,文昭帝不会掩饰自己的喜怒。老太监通过皇上的喜怒,也会在第一时间得知呈报的信息。

    文昭帝每看完一页,便递给老太监,让他也看。老太监自然也想知道,苏杭的情况,和接下来该对苏杭那边的人做出什么样的回复和指示。

    等两人看过,文昭帝说,“没想到,这个徐金胜也是个庸才,不堪大用啊。”

    “皇上,徐金胜倒算中规中矩。张涛压着他,徐金胜手里的军兵又没能操练好,前军之败,算不到徐金胜头上。”老太监说,“皇上,王府军就很强了,两战皆是王府军全歼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