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kushuxs.net
    垣武城的知书堂规模已经不小,在垣武城周边的县州府,也听闻了垣武城的知书堂,有不少学子过来见识。围观的是多少,参与听课的也有,使得知书堂的名气一天比一天高。

    有秦浩然参与知书堂,那华新社会对知书堂有更好的态度,有利于知书堂的发炸。知书堂本身就不是用来赚钱的,经营人脉,社会关系,更是为荣盛系列吸纳人才的所在。

    对于垣武城的知书堂,目前的规划还是按照之前那般:夜校、蒙童和军校三位一体,对实用技术方面的培养,也会不定期招收学员。

    到如今,知书堂的蒙童班招收到的学员最多,已经有十几个班额。每班定额在三十人,黑板上课,沙盘练字,这样的标配下,吸引很多家长,将少年送进知书堂来启蒙,也使得垣武城好几家私塾都关门大吉,没了生源。

    将秦浩然收进知书堂,这也是杨继业早就打算的事情,这次能够做到。也是与他所说的知与行政官理论有关,知行合一,在后世的影响是比较大,但杨继业自己对这个理念的研究不多,也不敢乱引用。

    以后,知书堂在传授东西的过程,肯定会有核心的价值观。至于什么最好用,最适合文朝这里,想来知行合一是首选了。

    离开垣武城,随着商队一起去苏杭,路上行速不快,对韩玉芝等女子更适应这样的出行。

    京都韩家,之前已经接到北地相关传信。韩立仁直接寄了家书给儿子韩泉,韩家兄弟这时候才知道,父亲在北地差点遇害,幸好杨继业的人及时赶到,将他救下。

    如若有变,韩家会有什么样的变故,谁也说不好。韩家有进士,可韩立仁不在了或被鞑子擒住,太子那边会不会为他赎人?即使赎回来,还能够立功吗?

    如今,鞑子在承平山庄外死伤的军兵,都成为韩立仁在北地的战功。这一点,承平山庄的赵燕国是乐意这样办的,这也是张靖海提出来的建议。蛮族军到北地一行要消除痕迹,最好的做法就是韩立仁出面组织了民壮,一起杀敌。

    韩立仁拿走主要功劳,但参战的北地民壮,也会有他们的战功,受到来至官方的褒奖。而这样的褒奖,还牵涉到太子一系的人在其中,对承平山庄和群豪而言,都不会吃亏。

    实际的结果就是,蛮族军将他们的战绩让到韩立仁身上,对蛮族军而言,却是完全能够接受的。韩立仁是少爷的岳父,韩玉芝是少奶奶,这样的关系对张靖海他们说来,那就是一家人了。

    韩立仁有如此大功,回到朝堂,也完全可昂首面对所有人都质疑。至于战功的细节,那都不是问题。

    北地的消息已经传到朝堂,但太子等一行人还在北地没返回,朝堂这边虽说议论纷纷,却没有形成一统的说法。

    韩家也是被议论的主要人物之一,因为韩立仁跟随太子北上,又参与了承平山庄的战斗,斩杀鞑子千余。

    文朝这边,不管韩立仁是不是跟随在太子身边,但他始终是文人。文人参与的战斗又取得胜局,自然要多加褒扬。

    这一两天,韩泉和韩新勇等在上下班遇到外人,就有不少人表达了恭贺。如今,看到父亲的来信,才明白其中的一些东西。不过,韩新勇对杨继业始终有些看法,虽然他亲自到了荆蛮楚地送亲,却因为杨继业当天接亲有两新娘子,尴尬不已,心里也很不满。

    这时候,看了信,说,“哥,那家伙身边确实有些人的,可要说那个到北地救人,还不至于吧。”

    “你是说父亲说假话,还是以为父亲分辨不出真伪?”韩泉明白弟弟的心思,对于杨家那位,他也是有些不好的印象,但妹妹已经嫁入杨家,还能如何?

    再说,杨继业当真是有些不同,虽说他在杨家去荆蛮楚地后一直没见过杨继业,但听说那边的一些情况,也有自己的判断。

    “那也是杨伯伯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