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来传信的怯薛没有说清楚,木华黎现在也没处问去。

    二者,战胜大汗的郭宁所部,现在是什么情况,木华黎也一点都不了解。

    他派往霸州三角淀打探的哨骑,连续好几拨都没能返回,这应当证明,郭宁所部的重兵仍在霸州,以至于哨骑都失陷了。但木华黎依然不放心。他总觉得,这个打败了拖雷和按陈驸马,杀死了哲别的可怕敌人,在一场大胜之后一定会有所作为。

    他会做什么?是趁胜南下,横扫河北?是鼓勇追击大汗的败兵?是联络北京路的那些附从军们,诱使他们叛变?还是来中都?

    在中都方向,木华黎已经做了积极的应对。

    虽然大部分兵力已经冲进中都,但城外依然警戒森严,远近哨骑不断。就算做不到两天前那种水泼不进的遮蔽,至少能立即发现大队人马调动。因为木华黎深知定海军船队的规模,甚至在卢沟河和潞水沿线,都专门指定了负责监控之人。

    首先做到提早侦知定海军动向,其次就要尽量纠合兵马,在这中都城里反客为主,以待强敌。这就是那两个千户动作慢了,让木华黎不满的原因。

    但问题也不大,毕竟霸州那边的失败,是四天前的事情。

    木华黎稍稍闭眼,在脑海中模拟出中都附近的地理形势。仔细盘算定海军的行动轨迹就可以发现,这支军马在十二天前从霸州益津关出发,行军五天到达良乡,当日与失吉忽秃忽所领的怯薛军初战,次日急速撤兵,三天后进入霸州以北的永清、固安之间,又和成吉思汗所部主力恶战。

    这么短的时间里,连续两场大规模的恶战,再加上三百多里的急行军,就算是最坚韧的人,也需要休息了。木华黎觉得,无论定海军要做什么,他们至少得原地休整三天;那么,如果他们选择来中都,这会儿至少还隔着三天的脚程。

    三天时间不长,但也足够木华黎完整控制中都,并在中都组建起一支大军了。

    过去数年里,总是蒙古勇士一次又一次地攻打女真人的城池,这会儿攻守形势调转,木华黎倒想看看,定海军能如何。他虽没有什么守城的经验,在草原上围绕某处据点攻守争夺的次数却很多了。在他的预想里,当蒙古勇士以庞大兵力驻守雄城,又有精悍骑兵可以在原野上粉碎敌人,那根本不是定海军能撼动的。

    说到底,整编兵力的动作还是要快一点。

    至少今天,必须把术虎高琪部下的将校们控制起来,然后安排精干的蒙古人去做他们的军官。等到各处城墙完全控制,明天一早再分派各处的防御任务。到那时候,就算成吉思汗战败的消息不再是机密中的机密,蒙古将士们一来有坚城为凭,二来有城中获得的巨额好处为抚慰,他们动摇的程度就很有限了。

    再之后的情形,就是四五万兵马在城里,不下十万的北京路附从军在外围,将近五千的蒙古精锐作为攻守的骨干。

    足够了,足够了。中都路是个很狭窄的地方,东西南北的纵深都不超过三百里。有这么庞大的兵力屯驻,无论是谁来,都别想撼动分毫。而大汗一定能重新整合草原,他再来之日,就是向定海军,向郭宁复仇的时候!,

    这么想着,木华黎加快脚步往外头去。

    道理是如此,但驱使部下就如驱使草原上的牧羊犬,要给肉吃,也要用鞭子打。那两个千夫长办事不利,一场痛责总是少不了的,这也是木华黎这个左翼万户长树立权威的机会。

    没走几步,忽然听到府邸南面,中都城丰宜门外头的方向,有许多人密集鼓噪的。

    又怎么了?这一晚上了,全不消停么?

    整顿兵马的指令没有被彻底执行,但各处毕竟只剩下零散的抢掠和争夺,怎么会爆出这么大的人声来?

    这是蒙古人的不同千户在争夺战利品?还是城里的降众起了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