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言乱语,队列最前方一名官员奋然回望,眼里简直要喷出火来。

    说话之人认出,那人便是史相长子史宽之,旁边还有史相的侄儿史嵩之等人在内,顿时吓得满头大汗,不敢再说。

    旁边史嵩之低声劝道:“这些人地位不到,见识就必然浅薄。这时候咱们莫要生事。”

    史宽之狠狠地瞪了那人,将他的相貌和衣着打扮牢牢记住,才转回身来。

    此番北地局势天翻地覆,真不是史相引起的,史相的应对也并无疏漏。

    自嘉定以来,史相虽对大金国苟且求和,其实在边疆军政上头,是有针对办法的。比如沿边诸州县的军事据点的营建,淮东有通、泰、高邮、盱眙,兴化,淮西有蔪、黄、舒、濠、安丰、固始,京襄有枣阳、汉阳、随、复等地。又比如能战之军的建设,能战之将的提拔,这都在一步步的做。

    若非如此,此前开封朝廷十三都尉南下的时候,大宋的边境就要崩了。

    问题是,周国公郭宁这一趟行事,实在是蓄谋已久,早有环环相扣的缜密预算。在发动之前,他们先下了绝大的功夫开通海上贸易,将自家利益与大宋内部无数官员、海商牢牢捆绑。

    如山如海的钱财收益泼洒下来,就算原本对定海军疑虑万分之人,也容不得到嘴的肥肉飞走。而史相公若不想被朝野内外抨击,就只能选择和郭宁站在一处,绞尽脑汁想出与定海军联手的理由。

    待到定海军忽然发动,史相公也并非袖手坐视,他让赵方率精兵万余人,从京湖去往开封作战,就带着在关键时刻作出决断,为己方攫取最大利益的任务。

    不止赵方这一路,在淮东、淮西两地,大宋加快了招降纳叛、编练新军的速度;在四川方面,史相也遣人做了安排,已经有人代表大宋联络夏国,以图两面攻金,分割秦陇。

    只可惜这些动作要真正起到作用,怎也得半年以上甚至更久。这是大宋朝政主张改不了的习惯,无论做什么,总得求个绵延周密,步步为营;半当间说不定还会改弦更张,南辕北辙……

    但是定海军不一样,他们潜伏爪牙,伪装了半年还是一年?而待到发动,数以十万计的兵马从中都到开封战斗前进,数以十万计的牛马畜力车辆紧随其后,数以千计的舟船从海入河……这么庞大规模的调度,这么猛烈的厮杀,从发动到胜利,只用了一个月!

    大宋不是不警惕,大宋不是没有应对的计划,大宋不是不想拖延他们的脚步。可大宋能做的、想做的事情还没有真正开始,北方的局势已经尘埃落定。余威犹在的大金国已经只剩下最后一口气,随时可能轰然倒下,而踏过女真人如山尸骨、啃食其血肉的恶虎,已经在卧榻之侧舒舒服服蹲踞了!

    这局面已经不可逆转,而且马上就被引起朝野内外某些疯狗当作攻讦父亲的由头。所以,必须立刻商议出后继的办法,以展现出局势全在大宋的掌握,以使父亲在政治上处于不败之地!要快!要快!

    史宽之深深呼吸,调整情绪,看着李云越走越近。

    眼前这个奸诈的年轻人,就是周国公郭宁的代表。

    自从开封易手的消息传到,此人的重要性就在翻着倍的往上涨。现在,那么多地位不低的官员济济一堂,背后代表了纷繁芜杂十倍的政治团体、高门贵族。史宽之不用回头,就知道无数道炽热的眼光已经投向李云。

    有的眼神在问:“生意还继续做么?我这里又有十艘大船,都装运着安南的粮食,你们还要么?”

    有的眼神在问:“你家主公已经吃了肉,总得留点骨头渣子,北方的疆土,可有些微能切取来,供我立功升官的么?”

    有的眼神在问:“两国的关系,当能保持友好吧?走私生意一切照常的吧?我在淮河南面新修建了一处私港,耗资不小,可不能白费了!”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