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待商榷。

    航电系统和飞控肯定不是北方兵器工业集团那一套,一是没法儿给,二是也没有带过来,这一次参展除了部分研发团队以外,就只有这么一个拥有完整气动力设计方案的壳子。

    作为未来的支援型战斗机,气动力设计肯定优于已经退役的主力战斗机,战术思想也更加先进。

    即使是个壳子,也为陈非省下了大力气。

    因为没有高超音速风洞,做不了流体验证,所以他个人捣鼓的晶能喷射机从一开始,就没少在气动力设计方面费功夫做各种尝试,一方面靠模仿,另一方面全靠摔,没有太多的理论和公式做理论预研,哪怕有“亚当”的协助,也帮不上太多的忙,连半桶水都算不上的外行人干这活儿就得蛮干。

    决定飞行器战斗力的性能三要素,气动力,控制和推力。

    三者已经得其一,那么剩下的,涉及到机体内部的事情,反而相对容易解决。

    花费了人工智能AI“亚当”大部分算力的工作主要是动平衡计算,战斗飞行器的主流方案是静不稳定,但是在飞行中又需要稳定,这意味着飞行员的操作需要被正确解读,由计算机自动分解为各种响应动作,最终实现预期的姿态要求。

    有时候还会因为安全阈值,做出G-lock策略,飞行员在过载状态中动弹不得时,自动调整,并非是划拉几下操纵杆,推推节流阀,踩踩尾舵那么简单,尤其是气动力控制面较多的飞行器,相关的计算更加复杂。

    如果不是依附于陈非的生物脑,“亚当”也没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搞定这么多的计算量。

    为了在现实当中准确还原出设计方案,陈非差点儿把手掌给磨秃噜皮。

    Adam:对手为“神眼”李林。

    根据机体的涂装编号,“亚当”替陈非识别了对手的个人信息。

    陈非拨开了通信频道,说道:“你好,李林,再见,李林!”

    “沧龙”先进战斗机从外挂点脱离了一枚导弹,呼啸着直射而出,感谢大伯,感谢国防星,感谢北方兵器工业,感谢萧老大,感谢……

    AIM-290D远距导弹在临发射前,被“亚当”自定义编程,预置了飞行参数。

    “啊?谁!”

    突然听到公共通信频道内响起的声音,正准备迎击“沧龙”先进战斗机的F-40X“角雕”的驾驶舱内,哈努曼空勤团的飞行员“神眼”李林一怔。

    下一秒,他看到一条连成线的点状白色尾迹突然出现在天空中,正在高速接近。

    嘀嘀嘀嘀……

    被火控雷达锁定的预警声响了起来。

    “草泥马!”

    “神眼”李林气急败坏的一推操纵杆,“角雕”全力俯冲,在这个时候转向,无论是左右,还是上方,都不是最好的选择,甚至还会主动迎上导弹的不可逃逸区。

    一连串醒目的红外线热焰弹随着机动被甩飞,漫天飞舞。

    那架“沧龙”玩了一手狠活,竟然先发射导弹,再用火控雷达锁定。

    这种反操作的的确确打了李林一个措手不及。

    空战要诀,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

    李林再飞快的瞥了一眼导弹型号,不由自主的倒吸了一口冷气,竟然是仍在服役的AIM-290D远距导弹。

    难怪这么迫不及待的发射导弹,30公里攻击距离,简直就是远距导弹的主场舞台。

    特么老乡见老乡,当面捅一刀么!

    这一手好狠啊!

    “老乡,请留步!”

    陈非一早就预料到对方会借用能量战术,用高度换速度,试图摆脱AIM--->>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