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kushuxs.net
    大恒舆图之前,天子负手而立。

    尽管他从未抵达过江南,但在天子脑海之中,江南的每一府,每一县的局势,都可以说是清晰无比,整个天下的局势,亦是如此清晰至极的了然于心!

    自当年收复辽东,诛灭后金之后,改革开启,至现如今,已然有近三年时间。

    在大恒,改革早已落到了实处,一个新的秩序,也早已在这片土地上扎根成长。

    但显而易见的是,这个新的秩序,还缺最重要的一环。

    无论是国之根本的农,还是国之未来的商,若没有直至最底层的统治秩序管控,必然是难以彻底落到实处。

    而要做到这一点,若是在前明,那根本没有丝毫可能,盘踞在地方的士绅地主,数千年历史的惯性,足以扑灭任何越轨的举动。

    可现如今,在大恒,从前明,到现如今,这么多年,数不尽的风暴,再加上武勋的腾空崛起,已然将传统的士绅地主阶级,压制到了历史的最低谷。

    皇权下乡,已然具备了实施的可能性。

    时至如今,皇权下乡的实施贯彻,为数不多的阻碍,便是官员数量的不足,以及必然暴增的财政负担。

    皇权要下乡,只能靠官,而不能靠吏。

    所谓,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

    那,吏的存在,就是铁打的营盘,哪怕他捣碎重建,没有晋升渠道的吏,也迟早会成为铁打的营盘,迟早会形成新的地方大族。

    而官,则是流水的兵,九品十八级,有晋升渠道,是属于统治序列的一员,一道调令,是可轻易将一名官员由天南调到地北。

    如此特质,就注定了官员不可能长久盘踞一地,也不可能在当地形成根深蒂固的势力。

    纵使手段高深,在任期间拉拢出一个利益阶级,但一调走,那必然是树倒猢狲散,只要新上任之官有魄力,随时都可将一地换新颜!

    而要让官去完成吏的职责,那就必须取缔吏的存在,如此才能最大程度避免官员的不满。

    毕竟,吏的存在,自古以来的名声,可都差得很,让寒窗苦读金榜题名的士子,去干吏的事情,天子毫不怀疑,绝大部分士子都会毫不犹豫的挂印而去。

    统治也必然动荡!

    如此行事,那必然就会有大量的空缺,需要官员去填补,也就意味着,如今之大恒,需要一大批具备基础素质的最底层之官。

    “皇权下乡……”

    天子轻喃,却也忍不住摇了摇头,这个问题,倒也不难解决。

    毕竟,对这个问题,他可以说是早就有所布局,就如那武院民科的存在,事实上,当初武院民科,之所以能够在短时间内,便为大恒提供了一大批堪用之官,铸就了他清扫天下的根基。

    其中最大的原因,显然并不是武院民科的教育方式有多么强。

    而是入武院民科培训的学子,素质皆还不错。

    而武院民科初立之时,可一向不为主流文人所喜,其中学子,可都是军中抽调。

    皆为贫民百姓出生的军中将士,能在关键时刻肩负起这个责任,自然离不开他对军中将士的培养。

    自当初掌兵开始,他就一向不吝啬对军中将士的培养,识字,自然是最为基础的培养,在一开始,他是言传身教身旁的将士,如此才培养出了如今一位位赫赫有名的大恒将帅。

    随着他掌握的权利越来越大,对军中将士的培养,也逐渐趋于资源的调配,如操练之余,安排将士读书识字,且将读书识字纳入军中考核章程。

    如武院的出现,铸就了对军中将士更加细致且成体系的培养……

    如此大规模的投入,自然造就了自古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