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kushuxs.net
    “陛下,第一轮筛查已经结束,目前已经筛掉近万名鱼目混珠之人。只是有那么一批人情况比较特殊,下面的人不知道要怎么处理。”负责秋闱事宜的薛琮汇报。

    原来有那么一群人,文化功底高,可其他领域都不行。有才能,但严重偏科。可问题在某个领域,才能又特别高,下面的人有些犯难。

    “我更好奇,你们是怎么发现这个问题的?”孙暠询问。

    第一次筛查,主要是靠一些简单的问题,主要是那些不学无术,鱼目混珠的家伙筛掉。

    这样的题目,最多能知道对方不是文盲,可如何知道,对方某个领域是个人才?

    “当时有个参考者表示不服,提出抗议。正好吕指挥使路过,好奇测试一番,发现对方的数算天赋的确在平均水平以上。”薛琮回道。

    孙暠不由得看向旁边的吕炽,这就是你在这里的原因?

    “这个考生姓赵名爽,表字君卿。江东寒门出身,背景非常干净。在数算方面天赋异禀,只是其他领域就差点。真正引起臣注意的地方,是这个孩子,今年才十七岁。”吕炽回道。

    “下次看来要稍微限制一下秋闱的下限……”孙暠调侃。

    虽说甘罗十二岁为相,可也不能都让一群孩子过来当官。

    过早的进入官场,对于这些年轻的俊杰来说,有时候只会浪费他们的天赋,最终影响他们的上限。不过那么一念叨,就有新的思路出来了。

    “既然没有通过考核,那么就没资格进入考场,这是规矩。”孙暠首先就事情的结果进行定性,随即看向吕炽,“另外,我有意办个临时书院,去问问这些学子的意向。愿意接受三年培训的,考核通过毕业后,按照三榜标准录取。成绩优异有特殊成就的,按照二榜标准录取。”

    “只此一届?”薛琮询问,他觉得这样不妥,相当于专门为这些人开后门。

    “长期办下去也不是不行……”孙暠想了想,“提升入学门槛,限制报考年龄,加大毕业考试难度,最后就是加大监管力度。”

    “臣以为,没必要专门特别安排。大吴地大物博,人杰地灵。尤其启用秋闱之后,每三年都有大批人才出仕,并不缺这几个严重偏科的。”薛琮劝谏。

    要说也关系到阶级利益问题,毕竟官职就那么多,多一个人竞争,升迁的难度就加大一分。

    “他们是某个领域特别优秀的人才!”孙暠摇了摇头,“比起全面发展,他们更适合在某个领域横冲直撞,直至彻底把他们的天赋消耗干净。最后在这个领域,他们能到达的高度,也比其他人要高出许多!”

    优秀的数学家重不重要,那当然重要!

    那么优秀的化学家,物理学家,农业学家,经济学家这些当然也重要。

    他们或许在其他领域,水平还不如普通人,可在某个领域特别出色,那就不能放弃。

    各个行业的上限,基本都靠他们这些人来拔高。而拔高起来的上限,最终会拉高下限。

    就如同原始社会,我们的下限就是刀耕火种。到现在就算没钱买农具,好歹会动的灌既,施肥和除草除虫,这就是下限提升的表现。

    所以遇到这种人才,要珍惜,要好好压榨他们的天赋,继而把成果推广出去。

    “也就是说,是专门从事研究的职务?”薛琮大概明白了。

    “那当然,既然严重偏科,就算培训三年,能指望他们能当好官?专门从事研究方面的工作,这才能更好发挥他们的长处。”孙暠点头。

    如果是研究方面的职务,那当然没问题,反正是朝廷出钱。

    薛琮的态度立刻改变,从一开始出面劝说,到现在全面支持。

    还露出一副欣然受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