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俨闻言,与胡广对视一眼,“是,主子。”

    他们知道,朱棣这是要对今日的群臣争辩做一个处置了,好在他并没有追究所有狂言之人的责任。

    降罪前朝旧臣里擅言太子废立的人,这意思就是说他可并没有打算就放过你们这些旧臣,只是全部降罪未免有些难以服众,惹来闲语,就如汤宗在奉天殿里说的,都是大明之臣,何必要区分什么当朝之臣,前朝旧臣?那就拿下你们中为太子或者汉王说话者,这个档口还擅言太子废立之事,不管你们是什么样的出发点,在我朱棣这里,统统认为就是想要借此事立功自保,心怀叵测,拿下也说得过去。

    而对于李彬,那就更不用说了,所有人都在借唐朝隐喻本朝,唯独你如此出彩,不罚你去福建看海捕鱼实在说不过去,张辅多番向群臣解释为他脱罪也是不行!

    这番处置更像是一个警告,太子废立之事是我朱棣说了算,你们就别跟着风言风语瞎嚷嚷了,朝上朝下都给我悄悄的。

    “主子,今日的奏疏里,光禄大夫上奏言称应废黜太子,立汉王为继。”黄俨道。

    “哦?”朱棣惊讶,随即冷哼一声,“他这是想再搏一朝荣华。”

    光禄大夫指的是李景隆,靖难之役中被建文帝拜为大将军,征讨朱棣,可惜连番惨败,丧师数十万,建文帝也算看透了他的能耐,将其召回,顶着满朝众臣的请杀,只是将其削爵贬官,没想到这家伙居然在朱棣兵临城下时,打开了金川门,彻底将建文朝葬送。

    后来朱棣封功赐爵,直言他是靖难第一功臣,每每上朝都是位列第一位,这倒也说的过去,没有他屡屡大败,损兵折将,还打开了金川门,迎北军入城,朱棣能不能得天下,还真是说不好。

    只是这家伙脸皮贼厚,屡屡以大功之臣自居,惹得邱福、朱能等人深以为恶,一个败军之将神气什么!于是屡次向朱棣进言不愿与此等小人同朝,当时的礼部尚书趁机说他行不轨之事,朱棣也借机将他留爵圈禁家中,以至今日。

    但这个李景隆虽然蠢,但建文帝不杀他,朱棣也不杀他,也是因为他身上有个护身符,他是曹国公李文忠的儿子,而李文忠是朱元璋二姐唯一的儿子,朱元璋有三个兄长两个姐姐,但最后活着与朱元璋相认的却没有一个,只有一个侄子朱文正,以及这个外甥李文忠。

    也许是久经磨难,朱元璋极重亲情,对这两个侄子外甥极为看重,以至后来朱文正对封赏不满,投靠了张士诚,朱元璋也没有杀他,而是囚禁致死。

    有了这层关系,朱棣和朱允炆还真有所顾忌,毕竟太祖爷的兄弟亲人就没几个,李景隆还真是不太好死。

    “削去功勋爵位,依千户俸禄供养。”朱棣却也没有太好的办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