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击打的血迹,咱们先不说,你凭什么就说上面的是第七次,不是第六次,不是第10次?”

    江远和煦的笑了一下,轻声道:“我是数出来的。犯罪现场重建,我已经在脑海中完成了,然后才给各位说的。”

    侯小勇顿时愣住了。

    也是熬夜的时间太久了,让他的判断力和智商都开始下降了。

    要是能睡个10小时8小时的,他觉得自己肯定也能重建出几步出来。

    然而,这其实就是所有难题给予学渣的误解。

    看着老师或者其他人的解题步骤,一步步,一步步照着解题顺序做下去的学生,往往有一种误区,在于我学会了。

    其实,按部就班的照着顺序看的学生,距离学会的距离还非常远。

    大部分的数学题,其实都不是按部就班的做出来的,而是先看末尾或者中部的需求,然后再看前面如何达到末尾和中部的需求。

    就好像犯罪现场重建也一样,任何一名血迹分析学的专家都不是真的猜测第一步是哪里,第二步是在哪里,这样一步步猜出来的。

    这样做太傻了,而且给自己制造了太多不必要的负担。

    就好像第一步,按照侯小勇学到的信息,似乎应该去寻找喷溅状的血迹,但就江远的判断,第一击偏偏没有打出血来,这怎么搞?

    而就江远的第二步来说,也是类似的,如果要找到第二击,难道一条条的血迹看过去,分析过去吗?那就还得排除其他血迹是第二击的可能。

    太麻烦了,且无必要。

    正确的做法,就是先判断血迹是前期的,中期的,还是后期的,或者是在标志性事件之前,还是之后。

    给确定的血迹安排好位置,剩下的血迹再慢慢填空,才是相对简明的解题步骤。

    不够,这种就好像填字游戏一样,需要有整体性的把控,某种程度上来说,不能完整的重建犯罪现场的,也建不出半个犯罪现场出来。

    侯小勇等技术员,其实都没有接受过重建犯罪现场的培训。

    国内目前的刑事科学技术人员,学习东西的途径有不少,最常见但最基础的是学校里的课程,这些东西是基础中的基础,在实践中可能也用不上,但要是不学的话,后续的发展潜力就非常低。

    比如同样是血迹分析,它就会用到一些高中的物理和化学知识,比如动量,角速度之类的东西,高中生其实要用大几个月的时间,上百道题目去理解的。

    一名刑事科学技术人员,如果没有掌握相应的知识,临时抱佛脚,理解水平是不太可能相同的。

    而出了学校的学习途径之外,看书,以及单位里拜师学艺,属于最常见的两种模式。

    此外,各个单位不断组织的各类培训活动,则渐渐成为了技术人员提升的主流。

    像是汗液提取dna这样的技术,现在听起来很简单普遍。

    但是这也是在08年前后竭力推广的,而在此之前,不止技术员不会做,dna实验室的设备和药剂也不一定支持。

    像是重建犯罪现场这种,就属于过于高端了,以上几条路线,除了找师父教,基本上很难自己练出来的。

    所以电视剧老演,因为觉得牛逼。

    初级形态的血迹分析之类的,培训的时候倒是会说一说,然而,侯小勇等人也并不是特别好学的型号。

    总的来说,当江远说他已经完成了犯罪现场重建的时候,几名技术员都陷入了沉思之中。

    其中大部分想的是:他准备怎么骗我们?

    江远挥挥手,道:“后面这里,再取一层。”

    几名技术员莫不言声的戴着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