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度,恰好是一道坎,一般的民用炉子都是达不到的。

    江远听着点头:“这里只有颅骨,胸骨和椎骨,确实不太好判断性别,年龄和身高。”

    余温书有点失望,转而道:“上面的煤块,或者板结的这些微粒,都让微量实验室做了提取,暂时也没有结果。”

    他其实是有点期待江远能在法医学以外,发挥点作用的。

    毕竟,江远展现出来的大部分破案能力,其实都是法医学以外的。

    江远大约的猜到一点余温书的心情,没吭声也没表示。

    破案跟很多事情不一样,并不是你按照领导的期望方式做,或者按照多数人的想象来进行,就一定能做出来的。

    那种我有一个想法,就差一个“CSI团队”的侦探,距离破案还远着呢。

    “张法医的法医报告,其实写的也挺详细了。5,6,7号检材上下面均可见环状骨密质包绕骨松质之结构,上下面均较平坦,边缘处比中间略高,判断均为椎骨残块。其中 6号椎体后外侧有一残缺横突孔,判断为颈椎,可见唇状缘增生……”

    江远评价了一句,又道:“给我来看,这个椎骨也就能看出这么点东西了,被害人有颈椎病,还有点小严重……可惜不够做筛选的。”

    现代人,谁还没有一点颈椎病。

    不过,到了增生的程度,至少说明年龄是比较大的了。

    万宝明就道:“也许可以把年龄放到30岁起?”

    “那不行。”余温书断然否决:“排查的范围大一点都不怕,最怕的是又漏掉的。”

    江远问:“现在有做哪方面的排查呢?”

    “一个是失踪人口,一个是焚烧炉,都没有结果。”余温书叹口气:“现在连受害人都没办法确定。”

    如果确定了受害人,说不定就能通过受害人的社会关系来破案,就跟刚刚侦破的513案一样。

    当时的专案组如果不是被高度疑似随机杀人的模式给迷惑,换一个侦破方向,原本是能够通过死者的人际关系,挖掘出凶手的。

    当然,不管哪种,难度都是非常大的。

    眼前的这个案子也是一样,仅仅就是这么一些骨片,想要找到凶手,几乎可以肯定是大海捞针的过程。

    余温书所要求的,其实也不过就是划出海域的面积罢了。

    可以把海域画的大一点,但总得是人力所能达到的程度。而且,得是长阳市刑警支队的人力所能达到的程度。

    “我得好好研究几天。现在没办法给出结论。”江远给出的答案,有点出乎余温书的预料。

    “呃……就这么几片骨头,还要研究好几天的吗?”余温书有点迟疑。

    之前的法医张逢天其实也就看了一两天的时间,就这么多的东西,看的久了,难不成可以看出花来?

    江远道:“就因为骨片非常少,能给出的信息是有限的,而大部分结论,其实张法医都已经得出了。现在的关键,就在于如何破解微末的信息,从而给出更多的信息……”

    余温书听的点头,这么说来,江远的思路还真的是蛮清晰的。

    江远继续道:“有椎骨和胸骨,按道理来说,其实是应该能够判断出年龄和身高的,性别也应该能够判断。但这个骨头烧的太厉害,归根结底,其实是收缩率不知道,导致张法医没办法做推断。”

    江远看看余温书,道:“骨头被焚烧以后,会缩小,缩小多少,就是收缩率的问题。目前比较少人做收缩率方面的研究,老外有个叫赫尔曼的算是做过,提出烧骨的收缩率在8%到14%之间,但他应该就做到700度了,更高的温度,他没有做,其他人也没做过。”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