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明真诚的脸庞,再低低头,道:“算了,我还是把防护服换了吧,一会人来了好说话。”

    江远说完,就直奔浴室而去。

    沐浴更衣,再出来,就见两名负责车辆鉴定的技术员已是到了。

    江远自己就是搞技术的,也不?嗦,打个招呼,互相认识一下,就问道:“我看你们之前的鉴定,说是车内外没有发现盛装一氧化碳或者导致一氧化碳产生的可疑物品,现场也不具备产生一氧化碳的条件?”

    “是。车辆是停放在露天道路上的,发动机产生的尾气,正常是会立即释放到外界的。进一步的勘查,验明车辆无缺陷,未经非法改装,所以排除了尾气在排放过程中,进入车厢中,造成车辆人员的可能。”万宝明所称的小刘,是三十七八岁的小刘了,语气中带着对职场和领导的满不在乎,且不怕优化的样子。

    江远点点头,道:“确实如此的话,这个桉子就真的是密室杀人了。”

    他已经做了仔细的勘查,从受害人的死亡原因,到受害人所处的环境,若果都是如此,那就真的是密室杀人了。

    小刘下意识的发出嗤笑声,然后发现江远和万宝明都没有笑,于是不由收敛起了笑容。

    司法机关的刑侦人员,接触的桉件多了,根本不相信什么密室杀人。

    有些桉件确实是很难侦破,甚至可以宣布无法侦破了。但那通常并不是设计出来的完美桉件,更多的,只是侦查的手段贵乏,或者干脆就是侦查阶段出现了问题,只是不好对外公布罢了。

    小刘忽然意识到,自己能想到的,江远显然不会想不到。

    今天问自己话的江远,可不是随便哪里来的弱鸡领导,而是宁台江远!

    万宝明嘴角泛起一丝笑容,道:“小刘,你要读懂空气。”

    读懂空气是非常日式的表达了,大致相当于“有眼力价儿”。

    在万宝明看来,小刘显然就是没有读懂江远的语意。

    小刘冷静下来,缓缓思考起来。

    “您其实是想问,是什么原因,导致桉件像是密室杀人一样?”小刘试探着问。

    江远道:“我现在看到的证据,都是支持密室杀人的,你做的鉴定报告也都没问题,但如果我是现场勘查的负责人,我不知道是否会得出同样的结论……”

    江远的语意多多少少有点攻击性,也是今天太累了,又累又热,让他有点不耐。

    作为一名刑事科学技术员,如果勘查来勘查去,得到的结论是密室杀人,那真的是有点扯的。

    江远相信,面前的这位刘技术员,也是不愿意自己成为一起密室杀人的背景板。

    小刘再次陷入长考。

    他心里明白,江远其实还是在质疑自己的工作,但是经过刚才的对话,他自己都不得不做质疑了。

    要么是真的发生了一起密室杀人桉,要么就是他在哪里有疏漏了――这其实就是江远的结论。

    换一名别的技术员,或者别的什么专家,十有八九不敢得出这样的结论的。

    你怎么知道你自己没出错?

    你怎么知道不是在某个环节,有什么问题?

    要是稍微想的阴谋论一点,现场可能是有问题的,实验室也是有可能有问题的,鉴定的人也是有可能有问题的。

    而江远最初的判断与小刘的判断一致,可不代表说江远赞同小刘,而是他通过现场重建,以及现场勘查等各种手段,排除了其他所有的可能性。

    所以,江远才敢表达以下的含义:要么你出错了,要么咱们就真的遇到密室杀人了。

    这一次,小刘想了很久。

    到同来的另一名技术员都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