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咂徐光启的措辞,凭着女性对于“回护”二字的直觉,郑海珠感到,老人强调的是自己做的“事”,而非自己这个“人”,所以徐大化方才的骚扰举动,徐光启应是事先不知的。

    同时,微妙的、但却由郑海珠亲眼所见的细节显示,连徐光启这样的社稷老臣,对这个太仆寺钱袋子,也在牺牲自己的尊严。

    郑海珠的愤怒,转成了辛酸。

    无论如何,她也不能当着徐光启的面翻脸。

    她咬了咬牙,决定再给自己迎战一次徐大化的尝试。

    倘若此人,就如后世许多官僚那样,低俗猥琐尚在可以被挡回去的范围内,而只须送钱就能批条子,那么,抱着“馒头吃到肉馅边”的想法,郑海珠愿意将方才那一刻当作被狗爪挠了一下,该带的参观还是带,该送的礼金,也还是送。

    ……

    抱着与徐光启并肩作战的心态的郑海珠,最终在散席时,仍恭敬地与徐大化的家仆徐豹约定,自己会亲自带着松江最有特色的小仙舟,来接徐少卿去火器坊。

    或许因为昨日在宴席上被郑海珠回敬的目光,不带娇羞,倒分明掺了拒意,徐大化今天在光天化日之下,并无逾矩言行,只背袖而行,以公事公办的口吻,问了郑海珠一些学堂的事宜。

    出于保护自己的考虑,郑海珠有意抬出刘时敏、马祥麟、颜思齐这些可以公开往外说的关系。

    徐大化边听边点头,继而揶揄道:“小丫头挺厉害,结交的,不是贵人名将,就是江海豪杰。”

    郑海珠忍着恶心,拿出一本诗集:“寺卿,草民没读过几天书,所以最敬重读书人。这是草民在书坊寻到的孤本,请少卿指点。”

    徐大化瞄到诗集的一角,露出一寸印着富丽图桉的黄纸,显然是银票,遂转头对徐豹道:“典籍珍本,得来不易,仔细收着。”

    又眯着眼睛,对郑海珠端起架子道:“风花雪月的,不应是我们为官之人所重,先去火器坊,看正事。”

    今日为了接待徐钱袋子,郑海珠给学堂放了一天假,学生们都回家去,姚氏因是黄尊素的女卷,也未过来。

    领受过徐大化的龌龊嘴脸后,郑海珠首先想到的,是张岱那位天仙似的红颜知己,不能露面。

    好在王月生这些时日,去佘山买鹿角,用于调制百衲琴的“大漆”,借住在顾家桑园。

    郑海珠引领徐大化到了复园门口,却只见到郑芝龙候着。

    “卢公子呢?”郑海珠皱眉问道。

    郑芝龙还没来得及答话,王月生却从他身后走了上来。

    郑海珠大吃一惊道:“你不是在佘山么!”

    王月生刚说了一句“回来看荫房的情形”,便也勃然变色。

    她看清了徐大化的脸。

    而徐大化,也直勾勾地盯着这位素面布衣仍掩不住绝色姿容的女子。

    “咦,你是眠月楼的王姑娘?”

    王月生抱着已挖好槽的琴板,倏地低下头,似不知如何作答。

    徐大化的面上,浮现出自认为风度翩翩的微笑,侧头对郑海珠道:“哎呀,没想到在郑姑娘这里遇到故人。秦淮河眠月楼,掌班妈妈姓王,女使们的名字里都有个月字。王月影,王月照,王月柳,还有这位王月生姑娘,都是诗词里来的好名字哪。”

    郑海珠瞬间明白了。

    她的心头,奔过一万头南美洲着名特产动物。

    真是怕什么来什么。

    芝麻落进针眼里,徐大化这种以进青楼为雅好的大明官员本不稀奇,但偏偏王月生是他能认出来的一位红倌人。

    王月生今日回到学校,听卢象升兴高采烈地说朝廷会有上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