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对齐党也不陌生,说不定,在南直隶时,就由董其昌牵线,拜谒过齐党的什么人。”

    杨涟皱眉道:“可是,方从哲的那个浙党同乡姚宗文没少整她,亓诗教的座主就是方从哲,郑氏不会心有芥蒂?”

    赵南星撇嘴:“这种商妇,始终还是将利字摆中间,为了一个利字,可以今日王府拜干娘,明日干爹便姓张,不奇怪。与浙党有过节,却向天子推崇浙党首脑的弟子、齐党的盟主亓诗教,更显得她虚怀若谷,教天子欣赏。文孺,这便是商人最擅长的矫作纯诚之态。”

    杨涟听了,心中蓦地生起一丝不太舒服的感觉。

    他们东林,当初主张的就是打击大地主与宗室豪强,支持中小地主与农户,以及穿梭各州间的商人,但此刻,赵南星流露的,却是对商贾群体的深深鄙夷。

    但杨涟又的确恍然大悟,他觉得赵公分析得对,亓诗教是郑氏目前最有可能去笼络的一派。

    “鹤亭公,涟这几日,便在我东林中物色子弟,去莱州,看看后头一两月间,亓诗教可会接洽郑氏。”

    ……

    辰初时分,老秦还在张罗伙计将南边新运来的货物分门别类、贴好要送去京中各渠道的纸条,忽听胡同口传来马蹄声。

    回身看去,马上赫然一位蟒袍公公。

    魏忠贤驰马进前,跳下来,把缰绳往老秦手里一塞,抬眼看到从商号里走出来的郑海珠,登时露出一副“我来给你撑腰了”的表情。

    “郑夫人,你一句话,老魏我给你把吏部那个嘴毛都没长齐的小子,办了。”

    郑海珠莞尔淡笑:“这才什么时辰,魏公公就站在眼面前,我还以为做梦,自己成了哪朝的太后,眼一睁就有人请安呢。”

    魏忠贤心里乐呵。

    与郑海珠的交情越攀越深后,魏忠贤发现,这妇人无论对马祥麟那样天神一样的武将,还是对那些鼻孔朝天的文臣们,总是一本正经的样子。哎,偏偏对着他老魏,竟然时常会捏出几句不虑分寸的打趣的玩笑话。

    这说明啥,说明她跟咱老魏才是真亲近呗。

    魏忠贤于是大咧咧往商号正厅的圈椅上摆了屁股,对吩咐伙计上茶的郑海珠道:“听说夫人受了委屈,我能不急么?我早就看出来,东林那些酸臭腐儒,心眼子就针尖那么点大,见谁成了万岁爷的红人,就整谁。亏得王安王公公把他们当菩萨似地敬着。”

    郑海珠在魏忠贤对面坐下来,笑容已隐去:“老魏,多承你挂念,其实被几个屁都不懂的愣头青骂两句,不是什么大事。你办了丁允之后,我就说过,整人不能上瘾。况且,丁允当初对我是使阴招,东林嘛,毕竟还算明火执仗的君子。”

    “就这还君子?我的天,”魏忠贤含着热茶,咕哝道,“那行,夫人发了话,不和他们一般见识,老魏就不越且代疱了。”

    “是越俎代庖。”

    “哦对对,越俎代庖。”魏忠贤讪笑,又带着讨好之意道,“夫人总说我没读过书,我脸上挂不住,就找了两个内书房出来的小牌子带在身边,教我识识字、学学读书人说话。目下离出师还早,常年别字,让夫人见笑了。”

    郑海珠摆手:“肯学就好。你去洛阳,也是得改改言谈。王府里那些幕僚,话里有话的本事,不逊于朝中文臣。你几时动身?”

    “明日。”

    “除了拉回银子来,咱帮万岁爷所做的长远打算,你可也得开个局。”

    “那必须的,夫人放心,老魏一定把福王的田产,都记得门清。那两个能写会算的孩子,我也带去洛阳。”

    “好,”郑海珠畅然应着,又作了闲闲的口气道,“五月天,洛阳牡丹艳,你把客娘子也带上,一道去散散心呗,也教她看看,什么司礼监的掌印秉笔的,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