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漏洞。

    一旦理论被批驳的体无完肤,对于一个学派就是生死存亡的大事,大多数情况下,失败的学派是没有翻身之地的,想要再次兴起,起码要以百年计算。

    况且,洛氏一直以来都是思想收集者,现在却要向外输出自己的思想,这种角色的转换,是一种很冒险的尝试。

    对洛又心中所担忧,洛长当然清楚,解释道:“叔父,先祖明公所著的王道、儒生们所提倡的仁义之道,再加上洛国公室七百多年来所身体力行的为君之道,若是能够融合起来,那该是一副什么样的盛景呢?

    您说,难道会有君主不喜欢那副场景吗?

    难道会有君主不希望自己治下的王朝达到那样的灿烂吗?”

    洛又大声笑道:“国君,这副盛景终究只是那些君王的幻想罢了,因为他们不是圣人,所以是做不到的。

    仅仅是洛国现在所推行的王道他们就做不到,更不要说典籍之中所记载……”

    他说着说着突然停了下来,眉头开始皱起,仔细思索着洛长的话。

    然后恍然大悟,兴奋道:“国君,您这是要将王道所幻想出的天下大同,直接等同于洛国治世,要让洛国成为后世之人所幻想的乐土,王道追求的终极。”

    洛长笑道:“然也!”

    这就是洛国最大的优势,曾经在洛氏的统治之下,真的有一个繁荣昌盛的国家存在。

    他的君主和子民之间互相关爱,子民愿意为君主赴汤蹈火。

    公室之间互相友爱,没有杀戮,没有骨肉相残。

    君臣之间永远都是忠诚和信任。

    哪一个君主不想要这样的国家呢?

    哪一个行王道的士子不想要建立这样的国家呢?

    到了那个时候,难道还有人能比洛氏更懂吗?

    须弥芥子之中的史书拿出来砸到他脸上,让他好好看看,当年的洛国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洛又越想越是兴奋,连忙问道:“既然要创造王道乐土,那么最关键的就是两点,第一是王道要兴盛,第二则是洛氏要在王道之中占据大义地位了。

    国君,您准备如何做呢?还请说出来吧,臣一定竭尽全力,将这件事完成。”

    “叔父,不仅仅是您,公室子弟现在不出仕国中,除了有军略天赋的子弟训练敢战士外,全都要做这件事。

    王道是老祖素王所提出的,《王道》、《王制》、《周礼》这都是流传至今的古籍,一切王道的思想都从这里而来。

    经过先祖明公作《洛语》,《洛宫春秋》发扬光大,直到孔子横空出世,他阐述了素王和明公的王道,然后提出了仁的定义,还续作了《洛宫春秋》。

    最关键的是,他的弟子之中有太多的贤能之人,这些人将儒家传播开来,还不断地开拓,洛国学宫之中,十之五六都是儒生,就是明证。

    所以现在要做的就是将儒家的源头握在手中,要明确素王在儒家道统之中至高的地位!”

    从孔子出现,洛国公室就一直关注他,历代洛侯都认为孔子的学说是最能风行天下。

    因为孔子认为天下虽然纷乱,变法图强没有错,但天下终究是要安定的,所以执行政策就一定不能极端,必须要在结束乱世的基础上,还能很快的转变到治世上。

    可惜列国君主只想结束乱世做天下霸主,统合六合八荒,根本没想过统合之后的事情,于是他遭遇了无数的失败。

    洛又自然知道儒家的重要性,但是对于洛长的想法却觉得有些不妥。

    “国君,难道您是要将老祖素王列入儒家圣贤之中吗?

    这怎么可以呢?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