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虽然是独夫,但大害却在法,而不在人。

    项王,您是新的天下共主,您会用秦法来治世吗?”

    项羽没想到洛陵会突然问他,立刻道:“当然不会,籍是洛讳宴公的后裔,出自素王支脉,素王所厌弃的,天下人所厌弃的,籍若是继续使用,难道是要天下人再造反一次吗?”

    项羽说着自己都笑了起来,整个殿中的气氛稍微宽松了一些,洛陵举杯让众人欢饮,然后感叹道:“项王,您是英明睿智的君王,不是始皇帝那样的独夫,所以不用秦法。

    但是陵所忧虑的是后世的君王,若是再出现始皇帝那样的独夫呢?

    一千年前,邦周刚刚建立,素王薨后,连续数代明君英主,但是紧接着就是厉王这位独夫,文公都不能阻止他霍乱天下,只能之后收拾残局。

    我所担心的是有独夫重启秦法,或者假借躯壳,或儒、或道、或墨,却暗使秦法,那要怎么办呢?”

    百家之人精神瞬间抖擞起来,有些明白为什么洛陵要将他们这些人叫来了,洛陵这是要彻底将刑罚家踩在地下,甚至就连借着其他学派的名头借尸还魂都不行。

    荀子一脉的儒家有些坐立难安,他们这一脉的思想和法家有很多相通之处。

    最激动的自然是其他的儒家,儒法是两大显学,而且很是对立,双方一直敌对。

    黄老道家同样激动,他们的学说更是和秦法家几乎就要反过来了,现在洛陵要将秦法家彻底按死,那黄老之术的春天岂不是就要来了。

    齐法家则一点不慌,他们这一脉本就是洛氏混在法家之中的奸细,而且和三晋法家、秦法家完全不是一个路数,甚至比儒家的荀子还讲王道。

    洛氏主导的践法不可能践踏到他们的身上。

    “谨尊洛公,您所言假借躯壳,暗使秦法,不知道如何划分?”

    最终还是荀子一脉的儒家实在是坐不住了,想要问问哪部分属于秦法,别到时候践法的时候把他们当成秦法家灭了。

    洛陵缓缓道:“害天下者为秦法,不在一人,而在诸夏。”

    这一下就连项羽都坐直了身子,一旦洛氏开始提起诸夏的时候,那就表示这件事是洛氏的底线,洛氏愿意付出任何代价去完成它!

    素王和诸夏都抬出来了,洛陵的决心之强让所有人都心惊不已。

    洛陵的声音响彻在大殿之中,“诸君,素王昔年制周礼,作书籍,教化天下,使诸夏有华美服饰,有兵戈之利,于是胜蛮夷,以有今日。

    秦法愚民,甚至焚烧书籍,不允许民间藏书,这是何等的恐怖啊,人生而爱学,不知书不为人,便如同蛮夷一般。

    秦法这是断诸夏之根,以此法实行下去,民间之中纵然是有文公、宣公之天资,也只能泯然众人,单单依靠王公贵族,哪里有那么多天才呢?

    诸夏无圣王贤才,蛮夷出有道君主,至多不过三代,夷夏之间的攻守就会易势,甚至诸夏失命,而蛮夷受命。

    这是秦法罪一。

    秦法贫民、疲民,这是与王道截然不同的道路,何等的恶毒啊。

    上古的圣王见到饥饿的牲畜尚且会落泪,天子是天下所有人的大宗,天下人像是对待父亲一样的对待他,但最终换来的却是这样恶毒的对待。

    这样的君王如果不推翻他,不杀死他,难道这世上还有公理和道义的存在吗?

    这是秦法罪二。

    秦法连坐检举,邻里之间如寇仇,父母之间甚至谈利,如果王朝的律令不能导人向善,不能赏善罚恶,世人不敢行仁义,世风一定会不可逆的向着冷漠转变。

    若是世道冷漠到了极点,世人皆言利,蛮夷大军压境之时,难道还有人愿意舍身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