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启呢?

    皇帝刘恒本就不太喜欢他,母族和妻族又没有强大到能抗衡皇帝的程度。

    他唯一的优势就是嫡长子,一般来说洛氏还是会支持嫡长子的,毕竟这样交接政权是最稳定的。

    问题是刘启和目前唯一存在长安的洛氏子洛景关系一般,而且还做下这样近乎失德的事件。

    导致了洛景不支持他,嫡长子的优势就衰弱很大一部分了。

    刘恒缓缓皱起了眉头,心中再次闪过了换太子的想法,他收起愤怒的情绪,沉吟道:“丞相,皇太子启此番之事,可能会造成何等后果呢,朕想要听听你的意见。”

    没问洛景是因为刘恒知道洛景的想法,贾谊明白自己的话甚至可能决定刘启的皇太子位置还在不在。

    一般的臣子恐怕是不敢参与这些事的,但贾谊虽然不愿意掺和储位,但他心中自然怀着一股浩然正气,始终有着为国为民的理想。

    在他看来,皇太子启行事荒唐,性格暴虐,当街杀死诸侯王太子和齐公公子,这是完全不顾及国家社稷的动荡,现在还不过是个皇太子就行事猖狂这这个地步,做出这样的恶事,若是日后真的做了皇帝还要如何?

    难道还要将诸侯王国逼反,来一场轰轰烈烈的内战吗?

    这天下好不容易才兴盛起来,难道又要陷入无穷的战火之中吗?

    身为真正怀有治国平天下志向的儒生,贾谊心中激荡,当即俯首拜道:“陛下,臣有数言,若有僭越,还请陛下恕罪。”

    刘恒面色不变道:“丞相请讲。”

    贾谊朗声道:“陛下,臣曾经听到过一个故事,一只兔子被猎人打死,见到这一幕的狐狸感到悲伤,其他的狐狸问道:‘兔子死去你为什么感到悲伤呢?’

    狐狸说:‘因为今日猎人打死了兔子,明日就会打死我们,所以我感到悲伤,不是为了兔子,而是为了以后的我们。’”

    贾谊又道:“昔年吴王和淮南王谋反,天下的诸侯王都蠢蠢欲动,齐地的公爵和彻侯们在封地上磨利了兵器,喂饱了战马,征召了士兵,于是齐地是最安稳的,这就是对大汉的忠诚啊。

    如果让忠诚的生出二心,让奸恶的登上高堂,大汉的天下难道还能够如此的昌盛吗?

    臣以为是不会的,您用仁慈来治理天下,诸侯王国拥护朝廷的得以兴盛,坐法的则失国,您亲政以来一直如此,于是皇族宗亲子弟恭谨的对待您。

    齐国公子和胶东王太子来到长安,这难道不是对您的信任,对朝廷的忠诚吗?

    结果却这样横死。

    素王曾经说过:‘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若是不能给胶东王和齐公一个交待,那就不仅仅是这二人之事,臣为大汉社稷忧虑啊。”

    贾谊出身孟儒,对君臣之间的关系看的极重,没有那种君王就一定对的想法,同时这算是这个时代的主流。

    大家都讲理!

    皇帝要是真的不讲理,失去了人心,甚至会有失国的可能。

    “咳咳。”

    洛景突然咳嗽了两声,贾谊便住了嘴,他知道这是洛景提醒自己说的差不多了,再说下去就该直接提出废太子了。

    这话可以说,但不是现在,不是贾谊一个人,而是要先和百官通气,制造舆论声势。

    废太子不仅仅是政治事件,刘启如果被废,那必然是会死的,这相当于让刘恒亲手杀死自己的儿子。

    所以最关键的是要看皇帝的想法,若是皇帝不愿意废掉皇太子,说再多也是白搭。

    洛景猜测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