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实话,没有任何一个王朝配用这种方法,因为地方势力的抬头是一定的,中央最终是一定压不住的。

    除非洛氏上位做皇帝,凭借家族代代明君加上不会背叛的洛氏子,加上宗室压制地方,能够永远压制这些豪强,才能够使用这种方法。

    不过这些在这个世界同样发生了改变,流封建的制度不需要皇室来当这个恶人,侯国都有KPI指标,只要能完成指标就说明对皇室还有用,列侯变成了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完成任务有奖励,完不成犯了错就削封地。

    你做不了的事情别人能做,那就把你的封地拿出来给有能力的人。

    这就造成了一个奇景,有的大县被拆成了两个小县,因为里面有两个列侯国。

    还有的一个县里有两个列侯,一个叫某某前侯,一个叫某某后侯,是按照封爵前后顺序来的,充满了一种合法却有病的感觉。

    但皇室不在乎,这种方式还能够相互监督,一有异动,互相举报,突出一个地方权力的平衡。

    军队自然是列侯参与朝政的重要场合,打仗的结果就在那里,胜利的加封,失败的根据责任划分,小败损失的不多,那就削封地,这算是软刀子割肉,要是多败几次,封地就没了。

    但是胜了就加封,皇室不吝啬于封地,不过封地户数太多了,记得上报朝廷自己给儿子分,这叫做体面,你要是不懂这个体面,那就别怪皇室下狠手。

    每一条都不是乱削你,都是有理有据的。

    而且只要不是造反、谋逆之类意图颠覆社稷的大罪,绝对给你很多次机会,让你失去封国的时候,仔细一回想,皇室真是够意思。

    就算是造反、谋逆,除了主谋的一些人之外,大部分牵连之人也就是流放,若是表现好再立功,皇室是可以按照存亡继绝原则,给你复国的。

    这可是复国啊!

    若是不效死忠诚,天下人的悠悠之口能把他喷死,总而言之,主打的就是一个讲道理。

    这种讲道理在刘恒时期被贯彻的非常彻底,刘彻虽然废除了一些,但作为一个雄才大略的皇帝,他还是能见到这些制度的好处,尤其是周亚夫的表现,让他心理上的排斥少了很多,大致上没有废除,而是继续沿用。

    这种制度之下,列侯们对战功的需要比皇帝都迫切,刘恒为了不打仗还得安抚列侯们,保证在他执政的时候,就算是没有战功也保证他们的福利待遇。

    这样的现实情况,卫青这种能稳定拿军功的天才统帅自然就是香饽饽,多少列侯背地里气的后槽牙都咬碎了,背地里收集黑料,就等着卫青和淮阴侯府栽倒之后背刺一波呢。

    但可惜卫青这个人掌军很稳,大军团指挥有韩信的风范,就算是不大胜也不会败,为人又实在是低调到离谱,为人也异常的恭谨,虽然是皇帝的小舅子,但从来都不张狂跋扈,勤勤恳恳,风评极好,完全找不到下手的机会。

    卫青这种性格,对能力不太强的人就很舒服,对洛无疾和霍去病这种个人能力爆表的人同样很舒服,人尽其用,简直就是天生的做统帅的料子。

    霍去病笑着朗声一抱拳笑道:“舅舅你放心,我绝对不会离开大军太远,一定好好探查匈奴人的踪迹,外甥这便走了。”

    说着就一甩披风转身走出了营帐,洛无疾同样抱拳道:“大将军,无疾也走了,拿到斩获再回来向您复命。”

    卫青是个比较传统的人,对洛氏是很尊敬的,尤其是他算是半个淮阴侯府的人,对洛氏自然亲近,抱拳回礼道:“公子尽可施展,正面有青顶住匈奴大军,祝公子武运昌隆!”

    “无疾多谢大将军!”

    洛无疾向卫青躬身作揖,对这位抗击匈奴屡立战功的大将军,洛无疾是很尊敬的,起身之后洛无疾就同样径直离开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