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现在的汉廷,征讨西域,如果是一场大战,能派过去的甲兵,可以达到十数万。

    但是常驻的兵力,不会超过三千,这个数量的确不算少,打匈奴的一个王部都绰绰有余,但是打乌孙不够。

    因为乌孙国以逸待劳是守城,而且乌孙国的甲胄同样多,作为沟通东西的要道,天山北麓的必经之路,乌孙国是真的富。

    若不是乌孙国处于四分五裂之中,即便是洛无疾也不愿意带着数千的甲兵去送死,胜一场容易,灭一国容易,但是立足却难。

    想要在西域维持一支三千人的常备军队,就需要三十万的人口,这实在是太困难了。

    汉廷的府库消耗的那么快,不仅仅是战争,还有建立朔方郡和五原郡的迁徙费、安家费,土地没有开垦出来之前的口粮费用,各个都是用钱的大头。

    ……

    洛无疾率领着全甲全马的五百敢战士,再加上两千从无双侯国征召的军队,五位洛氏子各自率领着洛氏的族人一同前往西域。

    可以说,自邦周时代结束,这是洛氏出力最大的一次,就连诛暴秦都没有出这么大的力。

    经过这么多年的休养生息,洛氏终于再次壮大了起来,毕竟这不仅仅是为大汉开疆扩土,同样是为洛氏开分基地,是洛氏的千年大计。

    洛无疾率领着骑兵军队穿过河西走廊,沿着天山北麓而行,沿途愿意提供粮草的国家留下,不愿意的则直接攻破,让国民四散奔逃,就这样花费了不短的时间才算是到达了乌孙东国。

    乌孙东国是乌孙国分裂出的一部分,在伊水河谷东端,国中有大片的草原,后世的空中草原就在这里。

    乌孙东国的骑兵不少,所以实力并不弱,可惜遇到了洛无疾,若是步兵守城或许活路还大一些,但骑兵作战那真就是找死。

    当年洛无疾和匈奴大战,那都是十万计的骑兵厮杀,西域这几千骑兵,就像是小孩子过家家一样。

    洛无疾带着洛氏的骑兵仅仅两个冲锋,就将乌孙东国的骑兵斩于马下,然后进了乌孙东国的都城,砍下乌孙小王的头颅,宣布西域都护府成立,暂时以东城为都护府的办公地点。

    西域都护府建立之后,主要面临着两个问题,第一是守卫现有的成果,第二是如何持续的开拓。

    乌孙国虽然四分五裂,但自然不可能坐视自己的国土被汉人侵占,要发兵攻打新建立的西域都护府。

    不过洛无疾在乌孙东国很快就建立了一套军管体系,能够为从中原而来的军队提供粮草。

    还同天山北麓的几个西域国家,诸如焉耆,龟兹等等建立了商业上的联系,再加上河西走廊的开拓,刘彻持续不断的将粮草运来,时不时的派遣野战军团晃悠,双重压力之下,西域国家还算是配合。

    后勤的压力一旦消失,回到最擅长的打仗上面,洛无疾自然不虚。

    尤其是乌孙国竟然敢和他打野战,简直要让洛无疾笑出声来,若是匈奴祁连单于泉下有知,恐怕会和乌孙王惺惺相惜了。

    即便是数千对数万,但是洛无疾并不在乎。

    五位洛氏子在正面指挥着军队,他则带着二十名灵兵和敢战士在双方胶着之时,瞅准空档,一波冲锋。

    敢战士和汉军有多强,汉帝国和匈奴帝国十年大战,互相之间白刀子进,红刀子出,双方之间流的血将整座草原都染红了,最终汉帝国凭借着更强的国力,更强的统帅,赢得了这场残酷的战争。

    乌孙国当年或许很强,但是多年以来在西域菜鸡互啄,哪里见识过这种对手,被洛无疾马踏王旗,直接阵斩了乌孙王,剩下的军队如鸟兽般群散,纷纷逃窜而走。

    “大都护,乌孙国已经退去,短时间内应当没有余力反攻,我们现在应该做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