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洛盛对他说过一样的话,经过刘旦祸乱和奉天靖难,汉廷中枢的威望损失殆尽,天子的神圣性遭遇了巨大的打击,甚至连累了西域都护府和辽东都护府以及岭南都护府的震蛮夷事。

    听到这里,卫平知道关东运粮之事,皇帝的确是在犹豫,担心关中出现灾祸,担心朝廷的威望再次遭受到剧烈的打击。

    若是再发生一次长安易主的事情,大汉的天命就可以进入倒计时了。

    刘病已如果握着粮食,关中是绝对稳固的,最多是关东离心离德,现在他把粮食运到了关东,那就是把自己的皇位置身于天灾、臣子和百姓手中。

    对于一个君王来说,这是何其难的决定!

    所以卫平才说纵然拼上命,是因为他做好了下狱而死的准备。

    但是最终的结果比他想象中的好得多,刘病已终究不是刘旦那种独夫,若是刘旦的性格,绝对会让关东百姓自生自灭。

    卫平心中的怨愤消解了大半,这一次他真心实意的拜道:“陛下宅心仁厚,臣为天下臣民贺。”

    是的。

    刘病已已经很是宅心仁厚了,这也就是在这个道德底线良好的世界之中,若是前世的汉朝,经历过一个个刻薄寡恩的影帝皇帝,靖难功臣这种群体,没有一个能够活下来,就像是唐朝的神龙五王一般,全部被杀才是结局。

    刘病已轻声道:“丞相将朕的想法转告给诸侯功臣,不要让功臣和朝廷离心,这是朕所期望的。”

    卫平叩首然后离开殿中,出了殿中,才感觉浑身都是冷汗,思及殿中所言,心中的顾虑渐渐消除了,正如公子盛所说的那样。

    “皇帝并不想清算功臣,但是他坐在那个位置上,有些事就一定会去做。”

    但只要皇帝自己不对靖难功臣抱有恶意,那卫平就无所畏惧。

    刘病已望着卫平离去的身影,轻声自语道:“太史令可都记下了。”

    司马迁从廊柱之后走出,一手执笔,一手握书,躬身道:“回禀陛下,一字不落。”

    刘病已问道:“太史令著史,好恶是非以何为准?”

    司马迁回道:“以素王好恶为好恶,以《洛宫春秋·执政》为准,微言大义,一字褒贬,是非曲直,记之,书之,不改,留待后人。”

    刘病已又问道:“昭昭青史,何时流传?”

    司马迁回道:“人亡史出。”

    刘病已点点头,示意自己知道了,不再过问。

    ……

    君臣交谈不过几日,卫平就递交了乞骸骨的奏章,刘病已自然不能直接同意,那样卫平就太没有面子了,于是下诏挽留,卫平再述说自己的理由,如此两番,刘病已这才同意卫平的上奏。

    翌日。

    一道上谕传出:“戾帝元正十五年,靖难功臣振作社稷,有大功于国,到了今日,关中渐次繁盛起来,关东流民逐渐归家,戾帝造成的祸乱渐渐消弭了下去。

    现在丞相要离开朕了,朕左右一看,昔年的功臣竟然都不在朕的身边了,这一定是朕的德行还不够,一定是朕给予的赏赐还太少的缘故。

    高皇帝赐予了元从诸勋恩德,于是有了今日。

    现在,朕要向天下宣布,参与靖难的诸侯王封国能够多延续一代,参与靖难的郡守记录为上等,赐予其中佼佼者关内侯和列侯的爵位,取郡县官员壮烈的忠臣子嗣作为秀才。

    列侯的侯国增加五百户到一千户的食邑,朕要立下誓言啊。

    纵然巍巍群山消逝不见,纵然滔滔江水干涸枯竭,让你们的国家和王朝一起直到灭亡的时候,让你们的子孙一直继承,不废除你们的封国。”

    刘病已这个人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