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便是不向朝廷举荐,这些人的人脉,随便在关东的郡县之中求得一官做,不算是难事。

    这个世界总是有能力的人逐渐取代能力差的人,士子就是比血统勋贵乃至于天家贵胄更优秀。

    从智谋到治政,乃至于军务,这些士子都能把前者完爆掉。

    即便是前者依靠着生来的尊贵占据上位,士子们只能伏低做小,但从内心深处是看不上那些只凭借血统而耀武扬威的人的。

    私学中的读书声朗朗依旧,在一处小亭子中,两人正对弈着,一个面白无须的书生按下一枚棋子,微微感叹道:“当今天下疲敝到了这个地步,揭竿而起的百姓愈发增加,朝廷却依旧是一片醉生梦死。

    若是再不改制,依旧任由豪强横行不法,官吏鱼肉百姓,这天下的黎庶还要遭受多少的苦难呢?”

    书生身上的衣服很干净,但明显是有些陈旧,甚至在袖口还有两处补丁,他内里也穿着素衣,没有任何的装饰,颇为简朴,却不引人惊异,因为他叫王莽。

    他在郡中有声名,孝顺有礼,恭谨至诚的对待长辈,勤俭稳重,总是用钱去接济苦弱及时运不济者,自己却连一件华美的衣服都不舍得去使用。

    在郡中的士子之中威望很高,通过举孝廉入仕之后,他依旧在郡中任职,但是声望却渐渐传到了朝廷里。

    与王莽对弈之人闻言则微微叹息道:“朝廷实力强大,如今揭竿而起的百姓还远远不如戾帝末年时,威胁不到关中的衮衮诸公和皇帝,大汉社稷依旧很稳,按照如今的趋势,苟延残喘两百多年没有问题。”

    王莽对这些尸位素餐的公卿没有半分好感,冷哼一声道:“大汉社稷?

    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不能治民的君,要来何用?

    不能兴盛的社稷,有何用处?

    为了让那些公卿醉生梦死,奢靡腐化,道德败坏,忘记了先圣的教导,却依旧能逍遥自在吗?”

    似乎是颇为了解王莽的性格,对这一番颇为离经叛道的言论,好友并没有说什么,只是重重一声叹息罢了。

    王莽望着棋盘之上黑白分明的棋子,顿了顿,然后语气颇为坚毅道:“我要接受朝廷的征召,去长安了。”

    这让他的好友大吃一惊,没想到之前不愿意前往长安的王莽竟然改变了主意,不禁有些惊疑不定的问道:“巨君,你怎么突然生起了这样的想法?”

    王莽脸色阴沉道:“莽想通了,日哭夜哭,难道能使这天下兴盛起来吗?

    针砭时弊,难道能触动朝廷的衮衮诸公和皇帝吗?

    唯有亲自上阵,才能使天下兴盛!

    想要做事,就要有足够的权力,当年洛文王、博望武烈侯和昭忠毅公,都是位极人臣之后才能够轻而易举改革的。

    如今王氏煊赫,天下大势渐渐倾向于我等,是时候前往长安了。

    待我位极人臣,就重启昭忠毅公之道,我要比昭忠毅公更进一步,彻底解决豪强对黎庶的掠夺。

    仅仅恢复孝文皇帝的治世,那不是我所想要的,不过百年就崩坏到这样的局面,数遍史书,唯有昔年邦周洛国的王道治世最为长久。

    最接近圣贤典籍中的大同之世!

    带领天下人步入大同之世,是我辈士人生在这世上无可推卸的责任。”

    “巨君,你实在是太激进了,这是矫枉过正,只要能将天下恢复到孝成皇帝时就足够了。”

    王莽按下一枚棋子道:“不过正则不足以矫枉,不用霹雳手段,就破不开笼罩在大汉之上的黑暗,不求最上最好,怎么能得到好的结果?

    我曾经在昭城求学,亲眼目睹了洛氏是如何治国的,只要我持身以正,以身作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