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后汉时,有的支脉比主脉还要兴盛,导致诸脉之间的关系实在是说不上融洽。

    还有随着郡望渐渐兴起,除了洛氏这种天下独一份的姓氏之外。

    谁才是姓氏第一的争论时有发生。

    尤其是临淄吕和即墨吕,淮阴韩和安阳韩,这两姓四家之间的高低时不时就被拿出来讲一番。

    有些话说得多了,就会伤和气,这是很正常的行为。

    面对洛氏就算了,面对其他家族,谁也不愿意做老二,正因为是同宗,那才更要争个高低上下,这是人之常情。

    就像是现实历史上的群雄逐鹿前期,所有的战争都围绕着二袁之争进行,时常有人说若是合力,袁氏早就问鼎了,但事实就是不可能合力。

    无论是手下的势力,还是两人之间的个人意愿,都注定了二袁之争是停不下来的。

    除了洛氏之外,没有任何的家族能改变这种态势。

    现在朝廷放开限制,青州豪杰纷起,吕氏自然不能落后,一旦落后,不仅仅是要遭遇其他人的围剿,还要防备自家人的打击。

    诸州的刺史以及太守接到来自洛阳的诏令之后,终于算是长出一口气。

    之前除了少数几家金令列侯外,这些太守根本就没有资格去征召更多的百姓,只能以一种保安队之类的名义去收拢豪杰之士。

    现在朝廷给了旨意后,就可以直接正大光明的去征召这些豪杰之士了。

    随着朝廷禁令的放开,前往朝廷之中任职的士人却并不多,主要是世道比较乱,出行遇到的危险增大。

    不如直接留在州郡之间,前往太守的幕府之中任职。

    平日里被六百石刺史所监管的两千石太守们,如今算是翻身做主人了。

    作为一郡的最高长官,太守的权力极大,后汉又没有先汉那么多的金令列侯,手中军权一多,刺史不过是监察官而已,这些太守立刻就不将其放在眼中了。

    这些太守有一些人本身就是列侯家族的继承人,家族世宦两千石,虽然因为三互法的原因,不能在本郡做太守,但是在本州之中的其他郡做太守,效果是差不多的。

    还能和邻郡之间的两千石家族交换政治资源,甚至达成家族之间的联姻。

    从这之中就能看出先汉和后汉列侯家族的不同了。

    先汉的列侯家族,是特殊的,就算是五姓七家这种豪门,通常会选择和诸侯王联姻,或者和长安的经学家族联姻。

    但是后汉的列侯家族却不同,除了拥立光武皇帝的少数家族之外,金令一百年都没有赐下过。

    这与先汉末年的形势有关。

    当初先汉末年,诸侯王叛乱的缘故,后汉一朝对近支宗亲是相当防备的,不过远支宗亲却因此而得益,近支宗亲的封国甚至不如县侯,那种面积达到一郡的王国更是基本上消失了。

    在后汉一朝,列侯同样基本上成为荣誉头衔,朝廷几乎没有封县侯,能封乡侯都算是天恩隆重,不要说千户侯甚至还有百户侯。

    官职的重要性超过了爵位,不过拥有爵位的好处是,可以稳定的拿到两千石职位。

    ————

    在古代王朝中,为地方施加权力总被视作混乱的开始,但实际上这是一种倒果为因,为地方施加权力是混乱的结果,而不是原因,只有在中央朝廷不能再通过自身解决局面时,才会为地方赋予权力。

    为地方不是毁灭的开始在西汉王朝时期,几位皇帝都出色的解决了地方诸侯权力过大的问题,保证了国家的稳定,将汉王朝衰亡的原因仅仅归结于加强地方的权力是不正确的。

    笔者将在后续的篇章中通过太平起义的经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