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祖宗离开,洛言立刻道:“伯阳公想必是有所感悟,您担任守藏室之史已经数十年了。

    想必这些书籍都已经读过,不能再为您提供帮助,在洛国之中,还有远比这些多的书籍。

    从殷商时期就存在的甲骨,到历代学宫的智者所记,那里是天下智慧的宝库,一定有您想要的。

    若是您愿意担任学宫的祭酒,我甚至愿意答应您,将素王的经典取出供您阅读。”

    这是李耳本来就想要的,他要阅读更多的素王典籍,还有明公的典籍,只有这样才能作出更好的经典。

    于是应道:“便依太子所言,担任学宫祭酒,只是不知学宫群贤是否愿意。”

    洛言闻言笑道:“您的才能通天彻地,您的智慧冠绝古今,您是天上的皓月,他们只是米珠大小的荧光罢了。

    若是真的不开眼遇到您,恐怕覆手之间就会对您顶礼膜拜了。”

    洛言对李耳毫不吝啬的赞美着,这是他心中最真实的感受。

    洛氏传承五百年,很多家主都只能在薨前见到素王,这也是洛辞为何对死亡并不感到恐惧的原因。

    生前就见到素王的洛文公、洛宣公、洛明公,那都是洛氏最杰出的家主。

    李耳的智慧之高,可见一斑。

    回到洛国之中,洛言将李耳带到洛国的守藏室之中。

    当那扇门打开之后,李耳这种宠辱不惊的圣人,眼眸之中那平静的湖面,也泛起丝丝的波澜。

    “太子,天下之学,尽归于洛啊!”

    洛言闻言笑道:“今日之前,尽归于洛。

    见到伯阳公,才知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若是洛国的守藏室之中,没有您的经典,怎么敢称之为尽收天下之学呢?”

    李耳走入守藏室中,洛言立刻就前往拜见父亲,将这件事情告知洛辞,并且将两个版本的《道德经》全部带来。

    半日读罢,洛辞叹道:“不过数千言而已,却能说尽天下的道理,这本书足以作为万物之理啊!

    怪不得素王愿意见面,这才是真正的圣贤,不是我们这样的凡人所能比的。”

    万物之理。

    这是多么高的评价呢?

    就连洛明公所著的足以清平乱世、兴旺盛世的王霸道都没有得到这样的评价。

    因为洛明公所著的,终究还是统治术,是根据素王的典籍,从中所归纳而出的,也许君主会非常喜欢,如获至宝,但对洛氏来说,不过了了。

    但是李耳现在所著的,是道理的源泉,是天道的具现,甚至指明了由人而天的道路,甚至在文字之中,他们见到了素王的影子。

    李耳来到洛国之后就一头扎进了洛国公室的守藏室之中,整整待了三个月,才将素王所著的经典读完。

    他从守藏室中走出,他要到学宫之中,担任祭酒。

    这是洛国之师。

    洛国的学宫祭酒是个非常特殊的位置。

    他不像是卿大夫那样直接掌握着政治权力,但是没有任何人敢于忽视,因为祭酒是洛国所有学子的老师。

    在洛国之中,不论是公族还是卿族,都会进入公学之中学习,若是祭酒学识能够征服所有人,政治能量之恐怖简直不可想象。

    曾经有三位祭酒一朝登临洛国大冢宰,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大人物。

    李耳是个外来户,但是所有人都知道他是太子从王畿特意邀请来的。

    这一定是个大贤之人!

    这是所有人的共同想法,公室从来没有在祭酒的选择上出过错,目前为止所有的祭酒都是贤能有才的贵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