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见到自己的未婚夫,她认真的仔仔细细打量着洛显之。

    刚才在屏风后,她已经多次打量过洛显之,但之前都是侧颜,此刻正对着洛显之。

    只觉近前的洛显之,很是儒雅,有种中原传统士大夫的味道,和崇尚道佛,寄情山水,肆意潇洒的江左士人很不同。

    谢道韫所喜欢的从来都是英雄,那种能够顶天立地的英雄。

    这与她的生活环境有关。

    谢氏一门,无论是她的父亲谢奕还是叔父谢安,或者同辈兄弟,都是颇有才华之人。

    谢氏这两代人,人才辈出。

    每一个家族在崛起的时候似乎都是如此,会出现诸如荀氏八龙这样的黄金一代。

    谢道韫从小就生活在这种满是才华之士的环境中,于是对此极有要求。

    谢安言罢,谢道韫又是福身行礼,洛显之自然没有拒绝的道理,于是回谢安道:“太傅所言有理,待离贵府后,小侄便修书一封至姑苏,央母亲准备。”

    谢安将一众陪着谢道韫来看洛显之这位姐夫的谢氏子弟从屏风后驱散。

    谢道韫则坐在洛显之对面。

    洛显之举茶杯向谢道韫道:“道韫方才所言,颇有道理。

    先前倒是我着相了。

    方才我做沉思,应当迎难而上,不能眼睁睁看着先父十八年之功败坏。

    翌日我便回告陛下,接受尚书令的职位。

    只要陛下不加以三公高位,或者开府仪同三司,仅仅是尚书令的职位,还算是在我的接受范围之内。”

    洛显之的语气带着些许不愿意。

    堂中谢安举杯,只觉颇为无语。

    那可是梁国尚书令啊,虽然从品级上,不如他的三公太傅,但是权力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太傅不过是个虚衔。

    唯一的好处是,有三公的头衔,皇帝可以给谢安加任何官职,而不引起官场震荡。

    早在后汉时,不录尚书事的三公就已经不如尚书令了。

    在如今整个梁国中,不加其他衔的尚书令,权力绝对能排的进前十。

    如果有开府仪同三司,那地位将直接跃升至前三。

    在完全由士族把持的楚国时代,对九大高门来说,只要时机合适,这是有可能的。

    但现在是梁国!

    而且是洛有之整治了十八年的梁国!

    纵然是士族高门的子弟,也不能一步登天,要担任一些低品级官位,他们和寒门的区别在于,这些清贵的职位,通常和文史或者军队相关,这种职位有关系的情况下,升迁很快。

    洛显之刚刚出仕就一步登天。

    可以预见的是,这不是萧衍对他宠信的结束,而是开始,他会以一个难以想象的速度,位极人臣,权倾梁国。

    即便是江左第一流高门的谢氏,也万万达不到这种程度。

    但是洛显之的话中,却颇显无奈。

    任谁坐在谢安位置上,怕也难以平复这种复杂的心思。

    更让谢安无言的是,他实际上能理解洛显之的心情。

    因为先姑苏郡公洛有之也是这般,所作所为不独为一时,而是长观往后。

    这似乎是出身洛氏的一种执政本能,极度的遵守约定俗成的政治规则,与此同时严酷的打击那些破坏规则的人。

    极度守旧。

    极度激进。

    这两种矛盾的特质,集中在洛氏的身上,于是造就了洛氏很多独特的政治观。

    谢道韫却从洛显之的言语中,听出了他的决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