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稍缓道:“你可不要太过宽容于他,他未来是大唐的主人,必须要各方面都极其优秀才行,当年汉朝兴盛,是几代君王的结果,他要更加努力才是。”

    洛玄夜却摇摇头道:“陛下,如果您用圣王的标准去要求太子,那最后只会得到失望。

    这世上的圣王都是天生的,正如您一样,龙凤之姿,天日之表,这是上天赐下的卓绝,后天是绝对培养不出来的。

    如果您用平常心去看待太子,那最后反而会觉得,太子比您预想中要好得多。

    这是臣的一番肺腑之言,还请陛下多多思量。”

    李世民心中的怒火被洛玄夜的这番话基本上打消了,他转头望了洛玄夜一眼,颇感无奈道:“朕不该让你做太子太师和太子太保的,青阳啊,你不要因为这两个官职而偏向太子,国家储位,重中之重啊。”

    洛玄夜肃然道:“陛下放心,在洛氏中,对教育子弟,有一句话很经典的话,让子弟的内心强大,胜过躯壳万分,让子弟自信而有自知之明,臣会关注这方面。”

    李世民心中对太子教育的焦急略微平复下来,“时间还有许多年,朕现在还年轻,以后还有的是时间慢慢教导太子。”

    有的是时间。

    洛玄夜心中暗暗念叨着这句话,心中却升起一丝担忧,李世民现在才二十多岁,可能会做三四十年的皇帝,到了那个时候,太子还能撑得住吗?

    但他面上并没有显露出来。

    李承乾做不做未来的皇帝,和他关系并不大,他是李世民的臣子,一朝天子一朝臣,到了新朝,他最多当个定海神针一样的吉祥物而已,那是洛君成的时代了。

    等到李世民和洛玄夜回来之后,李世民只是平静的对李承乾说了一句,“太子要多加勉励,不要让你的母亲和满朝文武失望。”

    然后就直接离开,洛玄夜冲着李承乾微微笑着点头,跟着李世民离开。

    李承乾忍不住惊喜道:“姑父太厉害了,和母后一样厉害。”

    在李承乾看来,能把自己父皇劝住的人,都非常得厉害,洛君成在李承乾身边低声道:“太子,以后我们要努力一些了,要不然总有一天,皇后和臣的父亲是压不住的,那可就惨了。”

    李承乾深以为然,但一想到要读书,他又有些头疼,心中暗道:“我要是有魏王的那个脑子就好了。”

    ……

    大唐贞观初年的政策,围绕着休养生息,君臣都抑制着其他之事,但所有人都知道,对突厥动手是注定的,所以大唐一直都在收集关于突厥的信息,以便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冬突厥的情况实在不算好。

    作为一个纯粹的游牧政权,它比起农耕夹杂着游牧的西突厥来说,更加看重天时,而很不巧的是,草原上的天灾最近很严重,这导致突厥有大量的牛羊战马死在了天灾中。

    不仅仅如此,突厥有一个汉人,成为了颉利可汗的座上宾,他的名字叫做赵德言,这个汉奸有一点能力,但不多,可以说是一个小丑一样的人。

    他最大的问题是,不会因地制宜,将中原的政策带到了草原上。

    草原上的那种环境,就算是最为汉化的鲜卑,当初鲜血高层可是全汉化的,但最后的组织形式,还是部落贵族联盟。

    因为在那里,并没有中原这种经济基础,当然就不能按照中原的这种形式去统治,在草原上玩中央集权,那是脑子抽了的人才会做的。

    但颉利可汗就脑子抽了。

    或者可以说,不是他脑子抽了,而是中央集权这种统治形式,对于一个君王来说,实在是太有诱惑力,赵德言仅仅是一描述,就让颉利可汗像是吃了迷魂药一样的痴迷。

    在草原上,因为游牧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