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吴敏开弓射完箭矢的时候,自己也中了两箭。插在胸甲上的箭矢,在不停的颤动。

    他毫无畏惧,反而热血沸腾。继承了吴年血脉,完美的年轻大将,面对痛觉的时候,只有兴奋。

    临阵之间,如饥似渴。

    “杀!!!!!”吴敏解开了扣子,取下了马上的丈八马槊,手持马槊,一马当先突入突厥阵中。

    强悍的不仅是吴敏,这二十二骑的箭术也十分了得。在面对对方全员重甲的情况下,他们射死了十余人,自己没有一人战死或重伤。

    当两军短兵相接的时候,汉军二十三人。

    突厥还有六七十人。

    汉军数量还在下风。

    突厥人注意到了这个情况,心中开始有些畏惧。当吴敏拿出丈八马槊的时候,突厥人包括右军王在内,都是心中一突,露出了惊惧之色。

    马槊这个东西,在汉军中很盛行。主要是天子用槊,带动了起来。

    但是使用马槊的要求很高,第一得家里有钱。

    一杆上好的马槊,价值不菲。

    其次是需要名师指导。

    就这两个条件,就能刷下很多人。哪怕是汉军千户武将,也不是人人能用马槊的。

    汉军很多武将,都是从行伍之中提拔起来的。

    比如王贵、张声就不会用槊。

    马槊不仅在汉朝很流行,在吐蕃、突厥,以及以前的蒙元,都有人使用。尤其是现在的突厥人。

    经过玉门关一战后,无数突厥人见到了那宛如魔神一般,使用马槊,左右冲杀的大汉天子。

    率领数千人,击破他们十万骑兵。

    虽然其中有他们没有防备的原因,但是过程不重要,结局才重要。

    他们失败了。

    突厥人慕强,很多年轻贵族都开始注意到这种兵器,并想办法弄了一杆马槊,聘请老师习练。

    玉门关一战,带动了马槊在突厥的流行。

    对于汉军使用马槊,突厥人很畏惧。仿佛立刻回到了那一日玉门关一战,许多人通体冰凉。

    一马当先的右军王也不能免俗,看到吴敏拿出马槊的一瞬间,顿时头皮发麻。

    莫非是大汉天子在前?!!!!

    但是很快,他便放下心来了。前方持槊的战将很年轻,而大汉天子已经年近五旬,两鬓斑白。

    再说了,自己想多了。

    堂堂大汉天子,怎么可能亲自率领探马,在前方刺探军情呢?

    这个人可能是汉人之中的贵族,自小用马槊的,从军之后当了个小队长,或者什么小官。

    好对付。

    右军王恢复了信心,手持弯刀,策马上去。他看向吴敏手中的马槊,目光非常的炙热。

    抢了这杆马槊,给我儿子使用。

    如果我儿子能持槊,成为像大汉天子一样的魔神。那我做梦都能笑醒。

    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