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有名的东林六君子只少了一个魏大中,合算他们都是同年。

    按照洪涛的执政理念,在朝堂里是必须压制结党现象,明知道这几个人都是未来的东林党骨干,为啥不以笔为刀咔嚓完事,还有意选为了进士呢?

    确实,洪涛刚刚看到这几个名字时立马有了不选的想法。在古代无论多能折腾,只要进不了编制当不了官一切都是白搭。这样就等于来了个釜底抽薪,不知不觉间免除了后患。

    可转年一想吧,又觉得这样做未免太狭隘也太胆怯。明朝末期党争问题成因很复杂,不能简单的把责任都推到某一方头上,更不该带有主观偏向。

    后世里有的人一听阉党就觉得全是坏人,那是不读、不思考历史,从小被教材洗了脑的表现。有些人认为是东林党空谈误国,同样偏激了。

    朝堂政治,从古至今就没有干净人,更没有干净事。只要参加进来了,有一个算一个全是龌龊、卑鄙、腹黑、无耻的小人。原因很简单,谁不具备这些品质谁就没资格玩下去。

    换句话讲,你要是天天说实话、专门为了百姓和领导作对,打死不愿意踩着别人的肩膀进步,即便考中了状元也在官场里混不下去,更别提上升了。

    那么问题就来了,假如你只是个九品小县官,有机会在朝堂里发出声音、能成为忠臣或者贪官、有机会误国或者救国吗?

    想获得这个机会,首先要在官场生存下去,然后再一步步爬到高位,拿到一定份量的权力。而想做到这两点,就必须同流合污。出污泥而不染只会被同僚当做异类,因为不符合整套系统的技术参数而被抛弃。

    另外就目前从各方面得到的信息看,除了杨涟和顾大章与东林党人接触密切之外,剩下三位还没有比较明显的政治倾向。

    说白了全是刚步入仕途的新人,在阉党和东林党势同水火之前,不需要急着站队,将来会有什么样的变化,一部分取决于他们自己,一部分取决于朝堂环境,暂时不好下结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