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经济学原理推论,接下来就该引发国内大规模投资,然后就是通货膨胀。物价肯定上涨,劳动力成本也跟着一起升,为了遏制这种势头,大量进口国外货物就成了必然。

    国内物资越来越丰富,生活水平随之提高,文化科技水涨船高,促进工商也高速发展,吸引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以大明帝国为主导的贸易圈,形成正循环,最终让国力迅速增强。

    可谁要是这么预估会把裤衩子都赔光,现代经济学规律源于资本主义,大明帝国顶多算官僚资本,别小看两个字的差别,其核心与本质是截然不同的。

    面对如此多的贸易顺差,大明帝国不仅没有进入正循环,反而一步步走向了通货紧缩。粮食价格近百年没有明显涨幅,内需持续萎靡不振。

    稍微看过几本经济学书籍就会知道,宁可通货膨胀也不要紧缩。前者只是感冒,哪怕再重依旧是感冒;后者则是癌症,哪怕只是头发丝癌也非常要命。

    为什么会这样呢?洪涛利用脑子里二手再二手的经济学知识,配合各部门的存档资料,经过两年多的仔细核对,最终得出个非常怪异的结论,银贵!

    粮食之类的基本生活物资之所以近百年不涨价,不是物质极大丰富,而是白银一直在悄悄涨价,反过来衬托得市场流通商品没涨价。

    这个结论刚开始洪涛都不敢认可,古人曰物以稀为贵,每年从海外输入那么多白银,国内的银价应该下跌才对,怎么可能上涨呢?但事实就摆在面前,不想承认也得承认,大明帝国居然缺银子!

    银子不像大米,吃到肚子里拉出来就不能用了,想更多就得等下一季庄稼丰收。这种贵金属谁也不会没事儿扔着玩,即便扔了也该有人捡回来才对,怎么可能越多越缺呢?难道是贸易顺差额算错了,大明帝国一直都是逆差?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