们去做,也不告诉他们任何机密,甚至一边迫不得已使用一边做为最大潜在威胁防范。

    “这些奏本该如何答复内阁?”对于皇帝的谨慎周密王安一向很放心,可最大的威胁不是来自皇城内部,而是在地方。

    眼看赈灾粮已经开始有条不紊的发放,后续还要在灾区兴修水利,大部分灾民的吃喝问题一直到明年开春基本算是解决了,可粮价依旧不见起色。

    再这么跌下去,不光粮商家破人亡的会越来越多,对种地的农民也没有任何好处,米贱伤农嘛。如果不及早做打算,保不齐哪天就会被人利用,当做诋毁攻击皇帝的武器。

    “抓人!对那些打算发国难财的人决不能姑息,必须大张旗鼓的严惩不贷。先让内阁拟个章程出来,再由朕下诏!”

    可惜王安又想错了,皇帝不光不怕麻烦还要故意往麻烦堆里钻,一点没有见好就收的意思,反倒是有借机横扫官场整顿吏治的苗头。

    “……万岁爷以为该由谁去查案?”王安咽了口唾沫,嘴里有些发苦。他虽然没经历过洪武朝,却从各种渠道看过当年的官方记录。

    怎么说呢,太恐怖了。太祖杀起当官的如同踩蚂蚁,根本不论个而是论窝。少则几个十几个,多则成千上万。还不许辞职不干,那叫故意对抗,也是死!

    当年有些官员早上离开家时都要写好遗书,走的时候还好好的,晚上保不齐就回不来了。至于说到底犯没犯罪、罪责有多大,没人深究,和某个倒霉蛋认识、聊过天、喝过酒就属于同党。杀也就杀了,谁还能找皇帝去评理。

    眼下景阳皇帝好像又要走这条路,派人严查囤积居奇者,查着查着肯定就查到各级官员头上了。如果不忍气吞声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按照律法来的话恐怕杀个几万人都不多。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