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想解决边患必须先弄清楚它们的组成以及发展演变,由此推断出谁才是最大的威胁,再重点针对之,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目前与我朝征战不断的主要有两个势力,鞑虏和建虏。先说鞑虏,洪武三年,大明军破应昌路,元惠宗妥懽贴睦尔的太子爱猷识理达腊北走和林称帝,国号仍称大元。

    洪武五年,徐达、李文忠、冯胜北伐未果,大明与大元南北之势乃成。洪武十一年,脱古思帖木儿继位,称乌萨哈尔汗。

    洪武二十二年,蓝玉在捕鱼儿海大败元军,俘虏天元帝幼子地保奴。天元帝脱古思帖木儿和长子天保奴等数十骑逃走,途中被阿里不哥后裔也速迭儿杀死,忽必烈一脉传承中断,大元名存实亡。

    从此之后草原大漠上各部落内斗不断,短短不到百年出现了十多位大汗,分别来自忽必烈后裔、阿里不哥后裔、窝阔台后裔、成吉思汗的弟弟和萨尔后裔,以及瓦剌人,甚至有两个大汗并立的时候。

    直到也先死后蒙古大汗之位才辗转回到了黄金家族手中,其中最为关键的是个女人,叫满都海。她是成吉思汗十二世孙满都鲁可汗的妻子,在丈夫死后为了确保可汗之位传承,嫁给了满都鲁侄孙的儿子,巴彦蒙克。

    当时她29岁,巴彦蒙克只有4岁,按照咱们汉人的习惯,巴彦蒙克等于娶了曾叔祖母。也就是这个女人把巴彦蒙克培养成了一个很了不起的人,最终成为了蒙古大汗,也就是达延汗。

    武宗皇帝曾经御驾亲征在应州和蒙古小王子打过一仗,这位小王子就是年轻的达延汗。双方十多万人拼杀了几个时辰死伤不过百,真是场大捷啊!

    诸位爱卿,假如有一天朕率领大军出关迎敌,阵斩对方几百几千,你们又该如何使用春秋笔法?以后这种滑天下之大稽的事情最好不要出现在本朝。

    脸面固然重要,教训更重要,只有肯承认错误才能安心总结经验教训,让后辈知道怎么做才是正确,不要一次次重蹈覆辙!”

    自打登基之后,洪涛在朝会和御前会议上有过几次长篇大论的机会,但内容多是朝堂里的纷争,格局都比较小,不是很过瘾。

    今天可算逮着一次大战略话题了,教育的还是明朝顶尖官员,情绪必须十分饱满。然后老毛病又犯了,说着说着就跑题,还开地图炮,借着分析前朝战役把本朝官员也统统一起喷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