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代办法。

    中国缺石油但不缺煤炭,只要技术没问题,用煤焦油来代替石油并不算做梦。二战时德国就这么干过,且效果不错。

    “这些煤焦油里面含有水和沙土,在炼化之前必须加以清理,现在仔细看我的动作!”

    煤焦油到底是什么、含什么,洪涛一个字没提,上来就是动手干,从最基础的工序开始,一步一步做下去完成整个环节。然后再来一遍,不断重复,直到大部分人把每一个步骤、每一种反应都记住为止。

    这种方式根本就不是在培养化学家,而是在培训技术工人。但有句话说的好,当数量达到一定规模之后,有可能会引发量变。

    新中国刚刚成立的时候,各行各业普遍缺乏专业人员,又被外界严密封锁,无法获得相应的石化知识和设备。当时的工人们就是靠这种方式发明了无数种土办法,保证了石油生产不停滞。

    既然曾经有过成功的例子,洪涛就打算试试。虽然时代相差了几百年,但解放初的全民普遍知识水平好像也不比念过中书房的太监高,再加上太监能做到百分百听话,好像没理由不成功。

    “好了,这些油的杂质去掉了,但还不能用,里面有水。现在朕要教你们如何去掉水分,过程很神奇,想去掉水,先要往里面加水!”

    洪涛边说边做,很快就把小半盆煤焦油过滤完成,细纱上留下了一层黑乎乎的杂质。但清理工作还没完成,接下来把焦油倒一些在烧杯里,又倒入一倍左右的清水,口口声声说是要去掉水份,很矛盾也很神秘。

    烧杯被架在酒精灯上,只是距离有点远,中间还隔着一层铜片,缓缓加热。这时啥都不用做,只需留意烧杯内焦油的温度即可,以60度左右为宜。

    要问该怎么确定温度为60度左右,很简单啊,用水银温度计。那明朝有水银温度计吗?如果洪涛没穿越过来肯定不会有,但现在必须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