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灰色的高墙沿着山脊从南至北起伏盘旋,仿若巨龙被阳光晒晕,由天而降匍匐于大地之上休息,身体蜿蜒曲折不见头尾。

    长城,不错,如此庞大的城墙不该属于任何城市,只有古代农耕民族为了抵御游牧部落的侵扰用一砖一石垒砌起来的边墙才会如此雄伟且孤独。

    可惜的是不光人有高低贵贱,长城这个死物件居然也从一出生就注定了命运。后世一说起长城,绝大多数人就会想起西起嘉峪关、东至山海关的明长城,有些重点关隘还成了旅游胜地,常年接受后人的瞻仰。

    这段长城虽然也是明长城,却命运多舛。建的时候规格就比同胞兄弟低不少,除了重点关隘很多城墙都是用碎石垒砌。

    它叫辽东镇长城,东起山海关西至鸭绿江,全长2000多公里,沿途设置21座关城,几百个边台,陈兵数万,日夜守护着京师东侧。

    鸦鹘关,为成化四年辽东副总兵韩斌所建,位于托合伦河谷地的三岔口,两侧山势陡峭巨石嶙峋,前中后三座关城相距一里,又称三道关。

    入关向西南70里是辽东重镇清河堡,出关向东北80里至建州卫赫图拉城,是辽东地区和建州女真各部的交通要道之一,也是朝鲜使臣入贡的必经之路,沟通东西、纵贯南北,实属兵家必争之地。

    历史上的萨尔许之战中,辽东总兵李如柏率领的3万明军就是从鸦鹘关出长城,准备与其它三路兵马合围赫图拉城。结果其余三路明军被努尔哈赤各个击破,唯独李如柏这一路安全撤回了鸦鹘关内。

    往日的鸦鹘关守备森严,三百多名边军日夜巡视于关城之上,如遇敌情,呼吸间便可点燃附近的三座烽火台向清河堡示警,几个时辰之内便会有上千援军赶到。

    但今日却静悄悄恍若睡去,除了关头上的旌旗被热风吹拂得有气无力,到处都看不到守关兵将的身影,甚至连城门也未关闭。

    (本章完)